home
search
【內容】

皮肤针

(一)取穴

常用穴:脊柱两侧。

备用穴:头部、后颈部、两手掌之大小鱼际。

(二)治法

上述部位均取,重点叩刺胸椎8~12及骶椎之两侧。用皮肤针叩刺,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8~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骶椎叩刺3~4遍。余部位按常规刺法。每日或隔日1次,18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疗208例,结果治愈18例,显效104例,有效42例,无效44例,总有效率为78.8%。病程短者疗效好,病程长者疗效差(2,3)。

耳穴压丸

(一)取穴

常用穴:心、缘中、神门。

备用穴:肾、皮质下、阳性反应物、内分泌、脾。

(二)治法

一般仅取常用穴,效不显时加选备用穴。压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绿豆或冰片(预先制备成米粒大之颗粒),贴压于双侧穴上。然后按压1分钟,使耳廓充血发热。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睡前必须按压1次,时间约1~2分钟。隔日换贴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398例,结果临床痊愈120例,显效167例,有效9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95.4%(4~6)。

耳穴埋针

(一)取穴

常用穴:心、肾、神门、枕、皮质下。

备用穴:胃、肝、脾。

(二)治法

常用穴均取,效不显时,酌加备用穴。严格消毒耳穴后,将揿钉形皮内针埋入,上以胶布固定,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以感到轻微疼痛、胀、发热为佳。每次一侧耳,双耳交替。5~7天换埋针1次,2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以埋针法治疗191例,结果临床痊愈84例,有效84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87.9%,临床对比观察发现,其疗效优于服西药者,且单侧埋针与双侧同时埋针的疗效基本相同(7,8)。

刺血

(一)取穴

常用穴:阿是穴。

备用穴:内中魁。

阿是穴位置:多位于两耳根之上半部。

内中魁穴位置:手中指掌侧正中线,近指侧节横纹中点一穴,前后1分各一穴,左右共六穴。

(二)治法

先以耳穴探测仪或探测棒在耳根部仔细测出敏感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用消毒弹簧刺针或三棱针迅速点刺,出血如绿豆大。每次只刺一侧,每日或隔日1次,两耳交替。治疗时间以上午或下午为佳,夜晚进行者效果较差。疗效不显者可加刺另一侧之内中魁穴。5~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254例,显效150例,有效8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93.7%(9)。

主要参考文献

(1)韦有根。神经衰弱症和针灸疗法。大众针灸,1955;(2):13。

(2)孙惠卿。梅花针治疗神经衰弱。浙江中医杂志1959;(7):47。

(3)黄美茜。梅花针治疗神经衰弱一百例分析。福建中医药1960;(4):22。

(4)贺亚红。耳穴贴压治疗失眠200例。中国针灸1989;9(2):38。

(5)吴锡强,等。耳压冰片治疗失眠92例。中国针灸1987;7(4):54。

(6)杨煿,等。耳穴压丸治疗不寐100例疗效观察。湖北中医杂志1986;(6):42。

(7)肖彬秀。耳针埋藏治疗失眠91例。湖北中医杂志1987;(1):6。

(8)王如萍。耳针包埋治疗失眠100例初步分析。新中医1982;(6):28。

(9)曹会卿。针刺耳根敏感点治疗失眠症254例。中医杂志1982;23(9):22。

上一節 癔病
慢性肾炎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