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體針

(一)取穴

常用穴:環跳、陽陵泉。

備用穴:委中、腎俞、八髎、崑崙、殷門、丘墟。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必取,備用穴據症而用。如為根性坐骨神經痛,酌加腎俞、八髎;如為乾性,酌加下肢腧穴。環跳穴宜深刺,大幅度捻轉結合提插,使針感放射至足底或足趾;陽陵泉亦須深刺,以同樣手法令針感到達足背。其餘穴位的針感也務求能向遠端放射。一旦氣至,即行留針。留針時間,20~60分鐘不等,視疼痛劇烈程度而定。如劇痛不緩解者,可長至2小時。每隔5~10分鐘捻針1次,平補平瀉,強度中等,針感遲鈍者,手法可稍重。一般每日或隔日針刺1次,重者日針2次。

(三)療效評價

共觀察599例,其有效率在88.75~99%,平均治療次數10次左右(4~7)。

電針

(一)取穴

常用穴:坐骨神經投影點(下簡稱投影點)、環跳、腰4~5夾脊。

備用穴:乾性:陽陵泉、條山(條口透承山)、殷門;根性:委中、承扶、條山。

投影點位置:在髂後上棘與尾骨尖連線至股骨大粗隆連線中點稍下1/3處,為坐骨神經走行處(梨狀肌下孔)。

(二)治法

按不同坐骨神經痛類型取穴,乾性取投影點或環跳,根性則取腰4~5夾脊,分別加備用穴2~3穴。投影點,宜用4寸長銀針以70度角刺入,針尖稍斜向內側,當刺中神經幹時有觸電樣針感沿下肢傳至足趾;環跳和夾脊穴以及配穴,均以28號毫針深刺,激發針感向足部放散。然後與G6805電針儀相連,陰極接常用穴,陽極接備用穴,採用斷續波,頻率每分鐘240~400次,電流強度以能耐受為度。每次10~15分鐘。電針每次只選用二穴(一常用穴,一備用穴),餘穴可針刺,操作方法同體針部分,留針30分鐘至1小時。本法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1)痊癒:彎腰後伸正常,直腿抬高試驗與健側一致,沿坐骨神經通路壓痛消失;(2)顯效:彎腰後伸接近正常,直腿抬高55度,沿坐骨神經通路壓痛明顯減輕;(3)有效:彎腰後伸受限,直腿抬高較治療前增加,沿坐骨神經通路仍有壓痛;(4)無效:治療後症狀體征無改善。

共治療226例,總有效率為9574~97%,用上述標準評判164例,愈顯率為44.52%(8~10)。

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環跳、殷門、陽陵泉、承扶。

備用穴:大腸俞、腎俞、委中、崑崙。

(二)治法

藥液:10%當歸液(每穴注入1~3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每穴注入5~10毫升)、維生素B12毫升(含量100毫克)加0.5%普魯卡因注射液10毫升(每穴注入6毫升)。任選一種。

取穴以常用穴為主,效不佳時酌取備用穴1~2穴,均選患側。首次只用環跳穴,深刺待有觸電感(切忌亂搗亂刺),將針頭退出1~2分,推入藥物。以後,可按壓痛最顯著部位輪換取穴,但開頭几次(一般3~4次)環跳必用。每日或隔日穴位注射1次。

(三)療效評價

採用上述方法治療156例,有效率為91.8~100%(11~13)。

穴位埋值

(一)取穴

常用穴:秩邊、阿是穴。

備用穴:八髎、殷門、承山、風市、環跳。

阿是穴位置:腰以下,循坐骨神經線路壓痛最明顯處。

(二)治法

常用穴均埋線,其中阿是穴每次取一處。

埋線操作:常規消毒穴區,局部浸潤麻醉(亦可不局麻)。先將在酒精中浸泡消毒過的長約1厘米左右的鉻制腸線,穿入18號腰椎穿刺針內(注意腸線不可露出針口),然後,迅速把腰針刺入穴位,緩慢送至深處并細細探尋。當出現比較強烈的酸麻等得氣感應時,用針芯將腸線輕輕推出。取針後,局部針眼用消毒紗布貼蓋,防止感染。隔7日埋線1次。

備用穴,採取針刺法,操作同前述,每日或隔日1次。

(三)療效評價

共觀察461例,有效率在90.7~98.6%之間(14~16)。

耳針

(一)取穴

常用穴:坐骨神經。

備用穴:胰膽、神門。

(二)治法

先針患側常用穴,如效不佳,再針對側或酌配備用穴。針刺入耳穴後,反覆捻轉,刺激宜強,待耳廓局部潮紅、發熱,留針30分鐘至1小時。其間可間斷予以捻轉刺激或接通電針儀行持續刺激,用疏密波。取針後,對未採用的耳穴(二側均可),貼敷王不留行子作壓丸刺激,操作方法參見「急性膽囊炎」節。耳針每日1次,重者2次。針刺或壓丸刺激時宜多活動患肢。

(三)療效評價

耳針治療坐骨神經痛119例,有效率77.7~88.7%(17,18)。

刺血

(一)取穴

常用穴:分兩組。(1)腰俞、中膂俞、白環俞、上髎、次髎、下髎、環跳;(2)承扶、殷門、委中、委陽、陽交、絕骨、跗陽、丘墟、崑崙。

(二)治法

第一組偏重於治根性坐骨神經痛,每次取1~2穴;第二組偏重於治療乾性坐骨神經痛,每次取2~4穴。以16號三棱針消毒後,于所選穴位或穴位周圍顯露的靜脈血管(均作常規消毒),行點刺出血,血止拔罐,約2~3分鐘去罐,并用碘酒消毒局部。本病症第一次治療時,出血量宜多一些,數穴之總出血量須在40~60毫升左右,第二、三次,可略少(約10~30毫升)。首次治療若疼痛未止,隔2~3天再刺。治療2次後,一般應間隔7~10天後進行。

(三)療效評價

以本法治療100例,總有效率達96%(19)。

穴位微波療法

(一)取穴

常用穴:環跳、秩邊、陽陵泉、殷門、委中、風市、承山、崑崙。

(二)治法

每次選常用穴4~6穴。先以28~30號毫針刺入,使之得氣。然後,將微波針灸儀的輸出電極接到針柄上,調節輸出功率,一般以患者感到微溫為宜,每次治療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2~3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60例,痊癒23例,顯效25例,有效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1.7%。以病程短而又疼痛劇烈者,效果為佳(20)。

拔罐

(一)取穴

常用穴:分二組。(1)環跳、秩邊、腎俞、陽陵泉;(2)腰俞、委中、坐骨(大轉子與尾首尖連線中點下一寸)。

備用穴:承山、殷門、絕骨。

(二)治法

常用穴第一組施針罐法,第二組施刺絡拔罐法,可固定用一組,亦可交替選用。第一組宜先針常用穴,得氣後施以熱補手法,繼針備用穴,用乎補平瀉手法。再在主穴上分別插上艾段點燃,在針身周圍墊一直徑約5厘米的圓形硬紙片,以防艾灰跌落湯傷皮膚。艾條燃盡後,將艾灰及硬紙片撤去。針柄上加一95%酒精棉球,以架火法點燃後拔罐,或者用抽吸法吸拔。可根據部位,選擇不同型號罐具。吸拔時間為15~20分鐘,以局部呈現暗紅色瘀斑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5次為一療程。

第二組穴,每次選3~4穴,首先尋找穴位周圍之淺表靜脈,以三棱針緩慢地斜刺入靜脈中即出針,如靜脈不顯露者,可直接點刺穴位。然後,迅即在點刺部拔罐,留罐5~15分鐘,一般以出血自止為度。去罐後可酌情加敷白芨粉以防感染。隔日一次,6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

第一組穴共治314例,結果臨床痊癒166例,顯效91例,有效49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7.5%(21,22)。以第二組穴共治100例,結果臨床治癒78例,有效17例,無效5例,其總有效率為95%(23)。

主要參考文獻

(1)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進展》。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331。

(2)孟憲坤。微波針灸儀治療坐骨神經痛50例。中國針灸1983;3(5):11。

(3)戚麗宜,等。針刺治療坐骨神經痛及其鎮痛機理的探討。中國針灸1984;4(5):7。

(4)陳作霖。針灸治療97例坐骨神經痛的臨床分析和療效觀察。中醫雜誌1959;9:68。

(5)許堅。針灸治療284例坐骨神經痛的初步報告。哈爾濱中醫1960;(3):23。

(6)蔣幼光,等。針刺治療乾性坐骨神經痛100例臨床觀察。中醫雜誌1983;24(10):55。

(7)吳旭初。針刺及穴位注射治療坐骨神經痛118例報告。新醫藥學雜誌1987;(10):37。

(8)張登部。電針治療坐骨神經痛42例初步臨床觀察。新中醫1975;(4):52。

(9)錦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新醫科。電針灸治療坐骨神經痛20例。錦醫科技1978;(1):53。

(10)吳元培。針刺坐骨神經幹和穴位治療坐骨神經痛164例。中國針灸1985;5(3):13。

(11)曹景元。水針治療坐骨神經痛50例療效觀察。科技簡報(衛生部分)1973;(7):18。

(12)天津市天津醫院。當歸紅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原因不明坐骨神經痛87例療效觀察。天津醫藥1974;2(7):342。

(13)彭韶清。水針治療坐骨神經痛。湖南醫藥雜誌1974;1(5):60。

(14)蘇爾亮,等。針刺、新醫治療坐骨神經痛。新中醫1981;(6):32。

(15)鄭魁山,等。穴位埋線治療71例坐骨神經痛的觀察。新醫藥學雜誌1974;(4):175。

(16)天津市武清縣人民醫院針灸科。穴位穿線治療坐骨神經痛244例療效觀察。天津醫藥1976;4(7):封四。

(17)上海第一人民醫院。《耳針療法選編》。人民衛生出版社,1959:119。

(18)雒仲陽。針灸和耳針治療坐骨神經痛101例臨床觀察。江西中醫藥1959;(10):31。

(19)王秀珍,等。刺血治療坐骨神經痛100例療效分析。中醫雜誌1982;23(10):13。

(20)張向前。微波針灸儀治療坐骨神經痛60例。中國針灸1987;7(5):14。

(21)劉榮平。針灸加火罐治療坐骨神經痛108例觀察。中國針灸1986;6(6):8。

(22)湯仁香。扣針拔罐治療坐骨神經痛206例療效觀察。新疆中醫藥1990;(3):46。

(23)李鐘旋。針刺放血療法治療坐骨神經痛。吉林中醫藥1985;(4):23。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