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体针

(一)取穴

常用穴:环跳、阳陵泉。

备用穴:委中、肾俞、八髎、昆仑、殷门、丘墟。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必取,备用穴据症而用。如为根性坐骨神经痛,酌加肾俞、八髎;如为干性,酌加下肢腧穴。环跳穴宜深刺,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使针感放射至足底或足趾;阳陵泉亦须深刺,以同样手法令针感到达足背。其余穴位的针感也务求能向远端放射。一旦气至,即行留针。留针时间,20~60分钟不等,视疼痛剧烈程度而定。如剧痛不缓解者,可长至2小时。每隔5~10分钟捻针1次,平补平泻,强度中等,针感迟钝者,手法可稍重。一般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重者日针2次。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599例,其有效率在88.75~99%,平均治疗次数10次左右(4~7)。

电针

(一)取穴

常用穴:坐骨神经投影点(下简称投影点)、环跳、腰4~5夹脊。

备用穴:干性:阳陵泉、条山(条口透承山)、殷门;根性:委中、承扶、条山。

投影点位置:在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至股骨大粗隆连线中点稍下1/3处,为坐骨神经走行处(梨状肌下孔)。

(二)治法

按不同坐骨神经痛类型取穴,干性取投影点或环跳,根性则取腰4~5夹脊,分别加备用穴2~3穴。投影点,宜用4寸长银针以70度角刺入,针尖稍斜向内侧,当刺中神经干时有触电样针感沿下肢传至足趾;环跳和夹脊穴以及配穴,均以28号毫针深刺,激发针感向足部放散。然后与G6805电针仪相连,阴极接常用穴,阳极接备用穴,采用断续波,频率每分钟240~400次,电流强度以能耐受为度。每次10~15分钟。电针每次只选用二穴(一常用穴,一备用穴),余穴可针刺,操作方法同体针部分,留针30分钟至1小时。本法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1)痊愈:弯腰后伸正常,直腿抬高试验与健侧一致,沿坐骨神经通路压痛消失;(2)显效:弯腰后伸接近正常,直腿抬高55度,沿坐骨神经通路压痛明显减轻;(3)有效:弯腰后伸受限,直腿抬高较治疗前增加,沿坐骨神经通路仍有压痛;(4)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共治疗226例,总有效率为9574~97%,用上述标准评判164例,愈显率为44.52%(8~10)。

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环跳、殷门、阳陵泉、承扶。

备用穴:大肠俞、肾俞、委中、昆仑。

(二)治法

药液:10%当归液(每穴注入1~3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每穴注入5~10毫升)、维生素B12毫升(含量100毫克)加0.5%普鲁卡因注射液10毫升(每穴注入6毫升)。任选一种。

取穴以常用穴为主,效不佳时酌取备用穴1~2穴,均选患侧。首次只用环跳穴,深刺待有触电感(切忌乱捣乱刺),将针头退出1~2分,推入药物。以后,可按压痛最显著部位轮换取穴,但开头几次(一般3~4次)环跳必用。每日或隔日穴位注射1次。

(三)疗效评价

采用上述方法治疗156例,有效率为91.8~100%(11~13)。

穴位埋值

(一)取穴

常用穴:秩边、阿是穴。

备用穴:八髎、殷门、承山、风市、环跳。

阿是穴位置:腰以下,循坐骨神经线路压痛最明显处。

(二)治法

常用穴均埋线,其中阿是穴每次取一处。

埋线操作:常规消毒穴区,局部浸润麻醉(亦可不局麻)。先将在酒精中浸泡消毒过的长约1厘米左右的铬制肠线,穿入18号腰椎穿刺针内(注意肠线不可露出针口),然后,迅速把腰针刺入穴位,缓慢送至深处并细细探寻。当出现比较强烈的酸麻等得气感应时,用针芯将肠线轻轻推出。取针后,局部针眼用消毒纱布贴盖,防止感染。隔7日埋线1次。

备用穴,采取针刺法,操作同前述,每日或隔日1次。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461例,有效率在90.7~98.6%之间(14~16)。

耳针

(一)取穴

常用穴:坐骨神经。

备用穴:胰胆、神门。

(二)治法

先针患侧常用穴,如效不佳,再针对侧或酌配备用穴。针刺入耳穴后,反复捻转,刺激宜强,待耳廓局部潮红、发热,留针30分钟至1小时。其间可间断予以捻转刺激或接通电针仪行持续刺激,用疏密波。取针后,对未采用的耳穴(二侧均可),贴敷王不留行子作压丸刺激,操作方法参见“急性胆囊炎”节。耳针每日1次,重者2次。针刺或压丸刺激时宜多活动患肢。

(三)疗效评价

耳针治疗坐骨神经痛119例,有效率77.7~88.7%(17,18)。

刺血

(一)取穴

常用穴:分两组。(1)腰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下髎、环跳;(2)承扶、殷门、委中、委阳、阳交、绝骨、跗阳、丘墟、昆仑。

(二)治法

第一组偏重于治根性坐骨神经痛,每次取1~2穴;第二组偏重于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每次取2~4穴。以16号三棱针消毒后,于所选穴位或穴位周围显露的静脉血管(均作常规消毒),行点刺出血,血止拔罐,约2~3分钟去罐,并用碘酒消毒局部。本病症第一次治疗时,出血量宜多一些,数穴之总出血量须在40~60毫升左右,第二、三次,可略少(约10~30毫升)。首次治疗若疼痛未止,隔2~3天再刺。治疗2次后,一般应间隔7~10天后进行。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治疗100例,总有效率达96%(19)。

穴位微波疗法

(一)取穴

常用穴:环跳、秩边、阳陵泉、殷门、委中、风市、承山、昆仑。

(二)治法

每次选常用穴4~6穴。先以28~30号毫针刺入,使之得气。然后,将微波针灸仪的输出电极接到针柄上,调节输出功率,一般以患者感到微温为宜,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60例,痊愈23例,显效25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以病程短而又疼痛剧烈者,效果为佳(20)。

拔罐

(一)取穴

常用穴:分二组。(1)环跳、秩边、肾俞、阳陵泉;(2)腰俞、委中、坐骨(大转子与尾首尖连线中点下一寸)。

备用穴:承山、殷门、绝骨。

(二)治法

常用穴第一组施针罐法,第二组施刺络拔罐法,可固定用一组,亦可交替选用。第一组宜先针常用穴,得气后施以热补手法,继针备用穴,用乎补平泻手法。再在主穴上分别插上艾段点燃,在针身周围垫一直径约5厘米的圆形硬纸片,以防艾灰跌落汤伤皮肤。艾条燃尽后,将艾灰及硬纸片撤去。针柄上加一95%酒精棉球,以架火法点燃后拔罐,或者用抽吸法吸拔。可根据部位,选择不同型号罐具。吸拔时间为15~20分钟,以局部呈现暗红色瘀斑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

第二组穴,每次选3~4穴,首先寻找穴位周围之浅表静脉,以三棱针缓慢地斜刺入静脉中即出针,如静脉不显露者,可直接点刺穴位。然后,迅即在点刺部拔罐,留罐5~15分钟,一般以出血自止为度。去罐后可酌情加敷白芨粉以防感染。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

第一组穴共治314例,结果临床痊愈166例,显效91例,有效4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7.5%(21,22)。以第二组穴共治100例,结果临床治愈7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其总有效率为95%(23)。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331。

(2)孟宪坤。微波针灸仪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中国针灸1983;3(5):11。

(3)戚丽宜,等。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及其镇痛机理的探讨。中国针灸1984;4(5):7。

(4)陈作霖。针灸治疗97例坐骨神经痛的临床分析和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59;9:68。

(5)许坚。针灸治疗284例坐骨神经痛的初步报告。哈尔滨中医1960;(3):23。

(6)蒋幼光,等。针刺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100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83;24(10):55。

(7)吴旭初。针刺及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118例报告。新医药学杂志1987;(10):37。

(8)张登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初步临床观察。新中医1975;(4):52。

(9)锦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医科。电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20例。锦医科技1978;(1):53。

(10)吴元培。针刺坐骨神经干和穴位治疗坐骨神经痛164例。中国针灸1985;5(3):13。

(11)曹景元。水针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疗效观察。科技简报(卫生部分)1973;(7):18。

(12)天津市天津医院。当归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原因不明坐骨神经痛87例疗效观察。天津医药1974;2(7):342。

(13)彭韶清。水针治疗坐骨神经痛。湖南医药杂志1974;1(5):60。

(14)苏尔亮,等。针刺、新医治疗坐骨神经痛。新中医1981;(6):32。

(15)郑魁山,等。穴位埋线治疗71例坐骨神经痛的观察。新医药学杂志1974;(4):175。

(16)天津市武清县人民医院针灸科。穴位穿线治疗坐骨神经痛244例疗效观察。天津医药1976;4(7):封四。

(17)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耳针疗法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119。

(18)雒仲阳。针灸和耳针治疗坐骨神经痛101例临床观察。江西中医药1959;(10):31。

(19)王秀珍,等。刺血治疗坐骨神经痛100例疗效分析。中医杂志1982;23(10):13。

(20)张向前。微波针灸仪治疗坐骨神经痛60例。中国针灸1987;7(5):14。

(21)刘荣平。针灸加火罐治疗坐骨神经痛108例观察。中国针灸1986;6(6):8。

(22)汤仁香。扣针拔罐治疗坐骨神经痛206例疗效观察。新疆中医药1990;(3):46。

(23)李钟旋。针刺放血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吉林中医药1985;(4):23。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