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针灸

本法主要治疗食道癌及胃癌。

(一)取穴

常用穴:(1)大椎、身柱、神道、灵台、夹脊胸8、脾俞、胃俞、足三里;(2)中脘、章门、足三里、行间、三阴交、膈俞、丰隆、公孙。

备用穴:食道上段癌加天突、璇玑、华盖;食道中段癌加紫宫、玉堂、膻中;食道下段癌加鸠尾、巨阙、中庭;胃癌加上脘、中脘、下脘。另可配相应部位之华佗夹脊穴(食道上段:夹脊颈6~胸2;中段为夹脊胸3~6;下段夹脊胸7~10;胃癌为夹脊胸11~12)。

(二)治法

常用穴第1组为麦粒灸,每次取督脉穴2个或肢体穴1对。艾炷为麦粒大,以纯艾制成,用着肤灸(化脓灸法)。选定穴后,用蒜汁涂穴,粘住艾炷,施灸。为减轻疼痛,可用手在穴旁轻拍,一炷灸完再接一炷,每次灸7~9壮。灸完以生理盐水揩净灰烬,贴以灸疮膏,使其化脓。隔日灸1次,可顺次选穴,共6次灸毕为一疗程。常用穴第2组为针刺,每次选1~2穴,并据病变部位酌加备用穴。用26号2寸毫针,采取提插不留针手法,体弱者施弱刺激,小提插约10~20次,刺激时间为10~20秒;体强者施重刺激,大提插30~40次,刺激时间为30~40秒;一般用中等幅度提插,约20~30次,刺激时间为20~30秒。每周针3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2周。两组可交替进行,亦可单用一组,视病人症情而行。

第二疗程仅取备用穴,其中华佗夹脊穴用针刺法,手法同前。余穴用药饼灸法。

药饼制备:白附子、乳香、没药、丁香、细辛、小茴香、苍术、川鸟、草鸟各等分。共研成细粉,加蜂蜜、葱水调和捏成药饼,大如5分硬币,2分厚,中穿数个小孔。

第二疗程应在麦粒灸化脓期或针后2周进行,每次据病灶所在部位,选取3穴。灸时,饼下垫丁桂散少许,上置艾炷,灸3~5壮。艾炷大小据症情而定。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停针灸2周,第三疗程可用针刺常用穴第2组加药饼灸备用穴同时进行,亦为10次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痊愈:饮食正常,身健壮,X线造影癌瘤完全消失,食道脱落细胞检查,癌细胞消失;有效:吞咽困难症状明显缓解,能进食半流或普通食物,X线造影癌瘤病变部位明显缩小,癌细胞未消失,或食管脱落细胞检查,癌细胞暂时消失但癌瘤病区无缩小;无效:症状未见改善或反有恶化。

共治353例食道癌、胃癌。其中50例,配合内服中药等,有效24例(48.0%),无效26例(52.0%),有效率为48.0%。303例为配合放疗、化疗、手术、中药等法。其中,6例早期患者,5例临床痊愈,1例有效;297例晚期病人,癌瘤暂时消失率为0.99%,癌瘤缩小率为1.65%,而症状有效率为96.37%(2~4)。

电热针

本法主要治疗皮肤癌。

(一)取穴

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浅表恶性肿瘤局部。

(二)治法

据肿瘤的大小,在肿瘤局部以每平方厘米2支针的密度进针,进针方法可以采取单刺、傍针刺、齐刺、扬刺或丛刺等法。进针前先在局部作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1~4毫升局部麻醉。进针后,接通电热针仪,电流强度在100~140毫安之间。进针20分钟后,开始测量肿瘤表面之温度,温度控制在43~50℃之间,留针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按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实体瘤的疗效标准。完全缓解:治疗期间肿瘤的迹象全部消失;部分缓解:肿瘤消失超过50%(两个直径的乘积),治疗期间未出现新肿瘤的迹象;改善:肿瘤的缩小少于50%(两个直径的乘积);无变化:治疗期间肿瘤无变化。

共治10例皮肤癌(包括皮肤鳞癌、恶性组织细胞癌、角化上皮细胞癌等),结果4例完全缓解(40.0%),3例部分缓解(30.0%),2例无变化(20.0%),1例死亡(10.0%),有效率为70.0%(5)。

电鍉针

本法主要治肺癌。

(一)取穴

十二井穴。

(二)治法

每次在十二井穴中取1对,用电热鍉针具激发感传,气至病所。疗时室温在20~25℃,穴位温度应在20℃以上。鍉针尖温度在35~38℃左右,或调至可耐受为度。针尖刺激时,方向应指向病灶部,刺激强度以舒适为宜,频率1~2次/秒,刺激1~2分钟。如出现感传,但传道不远者,可在感传所达到的穴位刺激,进行接力。如无感传可将频率迅速调到3000~4000次/分,此时如出现感传,再缓调至500次/分,多可使感传继续延伸。如再无感传,先将强度调节到零位,再增大强度,使穴周微见肌跳,无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在此基础上再增加频率,多可激发感传。每日1次,每次激发1条经,6~12次为一疗程,停针3天,继续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可进行一般工作,肺部肿瘤缩小或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死亡。

共治肺癌14例,结果显效4例(28.5%),有效7例(50.0%),无效3例(21.5%)。总有效率为78.5%。本法关键在气至病所。对肺癌患者有改善睡眠,增加体重和延长生存期等作用(6)。

综合法

本法主要用于抑制肝癌、肺癌及胃癌之疼痛。

(一)取穴

常用穴:百会、内关、大椎、阿是穴、神门(耳穴)、足三里。

备用穴:肝癌加肝炎点、肝俞、肾俞;肺癌加肺俞、风门、定喘、丰隆:胃癌及胰腺癌加阳陵泉、胃(耳穴)、胰胆(耳穴)。

阿是穴位置:痛点。

肝炎点位置:右锁骨中线直下,肋弓下缘2寸处。

(二)治法

药液:20%胎盘组织液。

每次取常用穴3~4穴,备用穴酌加。采用不同穴位刺激方法治疗:大椎、足三里,用穴位注射法。以20毫升注射器,抽取药液4~6毫升,分别注射于上穴中。耳穴用磁珠(300高斯)。阿是穴用磁片贴敷(磁场强度1500~2000高斯,直径2毫米~3厘米不等圆片),在痛点即阿是穴贴敷时,应分别在痛点上或附近放置,如同时贴敷2块或以上时,以互不吸引的距离为准,或痛区躯体前后对贴,贴时要注意N极和S极相对,才能形成磁场,最后用胶布固定。余穴用针刺法,缓慢进针,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1小时。如为肝癌,可轮流捻转3次后退针。上述方法,穴位注射为隔日或隔2日1次,穴位贴敷为每周1~2次,针刺为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有效:疼痛消失或减轻;无效:不能止痛或有增无减。

共观察49例,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止痛时间可达10小时以上。另有34例肝癌患者,经穴位注射配合中西药物,疼痛增多得以控制,且其中2例占位病变消失,另3例带病生存9月~4.5年(7~10)。

主要参考文献

(1)秦正生。用金针治愈乳癌之验案三例。现代医药杂志1951;(15):16。

(2)朱汝功,等。针灸结合中药治疗食道、胃癌临床及免疫指标初步观察。中国针灸1982;2(1):22。

(3)崔开贤。针刺治疗食道癌、胃癌30例的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7;7(2):7。

(4)赵文生。针刺配合治疗食道癌303例临床观察。北京中医1987;1(1):36。

(5)李汉友。电热针治疗菜花样增殖型皮肤癌10例报告。中医杂志1988;29(3):52。

(6)李承光,等。气至病所治疗肺癌的初步研究。中国针灸1989;9(3):24。

(7)陈毓芬。针刺和穴位注射止癌痛的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8;8(5):30。

(8)王秀秀。磁铁片贴敷对肺癌患者止痛作用疗效观察。北京中医1985;(5):55。

(9)熊裕家。针刺对肝癌止痛作用的观察。湖北中医杂志1986;(6):43。

(10)陈毓芬。针刺穴位注射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中国针灸1989;9(3):27。

上一節 精液异常症
放射反应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