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症治疗 » 骨伤科病症 » 隐性骶椎裂引起尿便功能障碍
【內容】

体针

(一)取穴

常用穴:据主症分为4组。(1)遗尿:华佗夹脊(腰骶段);(2)滴尿:中极、横骨、三阴交;(3)排尿困难:百会、神道、命门、秩边;(4)排便困难:长强、会阴、肛周穴。

肛周穴位置:肛门之上下左右各4穴,距肛门边缘外约半寸许。

(二)治法

根据临床表现取穴,均用长针深刺,务使感应强烈,华佗夹脊宜斜向脊柱刺,下腹部穴以诱发针感向会阴或尿道口放射为佳,秩边穴应向内向小腹方向刺,使针感向小腹及会阴或肛门放散。然后以提插捻转之法,运针1分钟,留针30分钟。如滴尿不止者,以艾条温灸中极、横骨、三阴交3穴,至穴区潮红为度。华佗夹脊,可加用电针,频率以慢波为主,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待间隔3~5天后,再继续另一疗程。一般约需三~五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优:有明显尿感,白天能控制排尿1小时以上,夜间不尿床,大便能控制。排尿后,耻骨上膀胱残余尿为“0”,尿流速度较治前增加5毫米/秒以上者;好转:有尿意感,白天能控制尿半小时以上,夜间有时尿床,排尿时带便;排尿后,耻骨上膀胱残余尿较治疗前减少,或残余尿液平不超过2厘米,尿流速增加或增加不明显;无效:症状体征均同治疗前。

共治815例(包括部分腰骶椎显性裂病人),按上述标准评定:优176例(21.6%);好转554例(68.0%);无效85例(10.4%),总有效率为89.6%。对其中234例病人,作了1~9年的随访,结果保持疗效者91例,疗效消失者67例,疗效减退者70例,死亡6例(因严重尿路感染导致尿毒症而死亡)。表明远期疗效存在(1,2)。

主要参考文献

(1)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尿便失禁科研小组。针灸为主治疗先天性脊椎裂合并尿例失禁500例临床分析。新医药学杂志1979;(6):43。

(2)安西川,等。针刺治疗隐性骶椎裂引起尿便功能障碍315例临床观察,北京:针灸论文摘要选编(中国针灸学会),1987:72。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