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症治療 » 腹部外科病症 » 潰瘍病急性穿孔
【內容】

體針

(一)取穴

常用穴:足三里(或阿是穴)、中脘、梁門、天樞。

備用穴:內關。

阿是穴位置:在足三里下方壓痛明顯處。

(二)治法

每次取2~3穴(常用穴),如腹痛、嘔吐明顯者加內關。深刺得氣後,大幅度捻轉提插,強手法運針1~2分鐘。然後,留針1小時,每15分鐘,以同樣手法行針1次。亦可于第1次運針後,接通G6805電針儀,以疏密波持續電刺激1小時,強度宜強,以病人能耐受為度。日針3~4次,觀察時間以10小時為宜。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1)效佳:經1~2次針刺治療後,腹痛明顯緩解,壓痛局限,腹壁鬆軟、板狀腹解除,腸鳴恢復或有排氣、排便,穿孔已經閉合;(2)效差:症狀未見明顯緩解,或出現反覆,需行手術治療者。

按上法治療,且據這一標準判定共41例,療效佳者26例(63.4%),效差15例(36.6%)。據近萬例統計,約有60~70%患者可取得較好的近期療效(1)。針灸治療時不需要用止痛劑,也一般不用抗菌素。

針刺還有頗為明顯的遠期效果,不少潰瘍病穿孔病人,經針刺為主的非手術治療後,原有的潰瘍病灶也獲痊癒(5)。

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足三里。

(二)治法

藥液:維生素B1注射液(含量100毫克/2毫升)。足三里取雙側,以五號齒科針頭刺入,至強烈得氣後,推入藥液,每側穴1毫升,3小時1次。症狀緩解後改為每日2次。同時宜配合應用清熱解毒,通里攻下的中藥或/和西藥。

(三)療效評價

共觀察155例,結果150例治療成功,中轉手術3例,死亡2例,有效率達96.8%(7)。

電針

(一)取穴

常用穴:中脘、足三里、天樞、內關。

(二)治法

患者取仰臥位,每次取2~4穴,採用低頻電脈衝儀治療。腹部穴用斜刺或橫刺之法,使之得氣,四肢穴宜直刺至有明顯針感。連接電脈衝儀,腹部接陽極(有效極),四肢接陰極,頻率180~200次/分,持續通電1~2小時左右,如疼痛未見緩解,可間隔4~6小時再行治療。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4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一般于治療後30分鐘腹痛減輕,2~4小時腹痛大部份消失,腹肌變軟。體溫正常及白細胞數趨向正常的時間約為4~6天(6)。

主要參考文獻

(1)庄鼎,等。針刺治療潰瘍病急性穿孔(急性期)臨床觀察。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一),1979:43~44,北京。

(2)劉建民,等。針藥配合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91例。陝西中醫1984;5(9):10。

(3)黃觀清,等。潰瘍病穿孔針刺治療原理的研究(動物實驗)。同(1),1979:44~45,北京。

(4)上海第二醫學院,等。針刺「足三里」穴區對胃腸功能影響及其作用途徑。同(1),1979:236~237,北京。

(5)吉林醫大三院。中西醫結合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非手術療法遠期療效分析。全國第一次潰瘍病穿孔經驗交流會資料,1977。

(6)侯淑英,等。低頻電脈衝治療急性胃穿孔40例。中國針灸1987;7(5):15。

(7)王佩,等。維生素B1雙足三里封閉為主治療潰瘍病急性穿孔。天津中醫1988;(5):19。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