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症治疗 » 外科其他病症 » 手术后疼痛
【內容】

体针加穴位埋针

(一)取穴

常用穴:头颈部痛:合谷、养老;胸部痛:合谷、内关、孔最;腹部痛:足三里、中脘、三阴交;肛门痛:束骨、然谷。

(二)治法

头颈胸腹部痛,于上穴深刺得气后,以提插捻转手法快速运针1~2分钟,留针;或接通G6805电针仪,采用疏密波,中强刺激。留针或通电时间为20~30分钟。肛门术后痛,令患者取仰卧位,以无齿镊夹持皮内针一枚,在束骨穴赤白肉际针尖向足根与皮肤呈50度角刺入3分,然后用胶布连针尾包敷24小时后出针。如效不显,可加然谷穴,法同上。

(三)疗效评价

共治207例,头颈胸腹痛者105例,有效率为98.1%;肛门术后痛者102例,有效率为97.1%(3,4)。

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切口周围之经穴及阿是穴(手术切口在耳廓相当部位之敏感点)。

(二)治法

按循经取穴原则选择通过切口的或手术所涉及的经络上的针感较强的穴位或阿是穴。将盐酸布比卡因先稀释为0.25%浓度,加入肾上腺素,使二者浓度比例为1︰40万。常规消毒后以5毫升注射器吸取药液,快速刺入,待有针感后提插数次,回抽无血,注入药液,每次选2~3个穴位,每穴注入药物2毫升(含量5毫克),总量不超过15毫克。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102例(包括前颅窝手术、上颌手术、甲状腺手术等14种手术),结果Ⅰ级(病人安静,基本不痛)53例;Ⅱ级(病人尚安静,有轻微疼痛,可休息好)33例,Ⅲ级(疼痛较明显,但可耐受)12例,Ⅳ级(疼痛剧烈不能耐受)4例,总有效率为96.1%(9)。

耳穴压丸

(一)取穴

常用穴:神门、肝、阿是穴(手术切口顺耳廓相应部位之敏感点)、肺。

备用穴:呕逆加耳中,高血压加肾上腺。

(二)治法

常用穴均取,据症加备用穴。以王不留行子贴敷。按压5~10分钟,每隔30分钟按压1次,计2~3次。之后,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或在痛时按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治疗各类术后痛(包括阑尾切除术,疝气修补术,胆囊切除术、痔手术等)137例,结果:显效107例,有效21例,无效9例,其总有效率为93.6%(6~8)。

耳针

(一)取穴

常用穴:阿是穴、耳根透穴。

备用穴:皮质下、肺、神门。

阿是穴位置:指手术切口在耳廓相应部位的敏感点。

(二)治法

常用穴为主,备用穴酌加。先在耳廓探得阿是穴,进针后以捻转手法,持续强刺激1分钟;如痛不止,复以2~3寸长的毫针1~2根,由外生殖器穴刺入,自上而下经尿道、外鼻等穴,直透至目1穴,提插捻转,行强刺激,使患者耳部出现明显的胀、酸、痛。上二穴均可留针1~2小时,据疼痛缓解情况,中间运针2~3次。备用穴操作法同阿是穴。

(三)疗效评价

约60例,有效率在90%左右(5)。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培生。针灸疗法在外科手术后的应用。中华外科杂志1956;4(2):107。

(2)沈文翰。针灸治疗手术后疼痛的初步总结报告。中华外科杂志1958;6(2)1169。

(3)中山医学院附属华南肿瘤医院第三病区。新针治疗手术后症状。新医学1971;8:36。

(4)周云鹏,等。埋针治疗肛门手术后疼痛观察。中医杂志1980;21(5):49。

(5)陈巩荪,等。《耳针研究》。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56~257。

(6)戴新娟。94例术后耳压止痛疗效观察。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6(2):42。

(7)马文超,等。耳穴压豆治疗痔术后疼痛。中国肛肠病杂志1989;9(1):42。

(8)武和平,等。按压耳穴治疗术后切口痛50例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87;6(1):11。

(9)宋德富。盐酸布比卡因穴位注射应用于手术后镇痛102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0;10(4):22。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