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體針

(一)取穴

常用穴:百會透四神聰、三焦俞透腎俞、三陰交透復溜。

備用穴:分型選取。

腎陽虛:患兒頭大,顱縫開裂,前囟飽滿,無嘔吐及落日征,肢體活動尚好,納食二便均正常。僅取常用穴。

脾腎陽虛:患兒頭大,顱縫裂開,前囟飽滿,張力高,無嘔吐,落日征不明顯,腹脹便溏,神疲納可,四肢活動尚好。

加大椎、足三里。

脾腎陰虛:患兒頭大,顱縫裂開,前囟寬大飽滿,張力高,面色皝白,頭額青筋暴露,神呆煩躁,體瘦頸細,嘔吐驚厥,落日征明顯。

加大椎、風池、風府、水分透中極、足三里、陰陵泉透三陰交。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均取,按中醫辨證分型除腎陽虛外,余均據症選備用穴。針刺採取短時間中等度刺激的方法,輕捻轉慢提插,每穴捻轉3次,緊插慢提1次,如此3遍後出針。每次針畢加捏脊3遍,即由尾骶部捏至背肩部作一遍,手勢要輕而緩,或沿督脈和膀胱經用皮膚針輕度叩打3遍。每日1次,30天為一療程,停針3~5天續治。三療程無明顯效果者,宜改用它法。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痊癒:頭圍恢復至同齡兒童標準限度以內,前囟平坦或凹陷,顱縫完全閉合,四肢活動及納食二便均正常;有效:頭圍正常或稍超過同齡兒童標準限度,前囟略突起或平坦,但張力不高,其他症狀有不同程度改善;無效:經一~三療程治療,體征症狀均無明顯改善。

共治78例,2例為個案均有效。76例按上述標準評定:痊癒44例(57.9%),有效13例(17.1%),無效19例(25.0%),總有效率為75.0%。以腎陽虛型療效高,而脾腎陰虛型最差(2,3)。

綜合法

(一)取穴

常用穴:(1)水溝、支溝、四神聰、合谷、水分、陰交、中極、水道、陰陵泉、足三里、三陰交、復溜;(2)風府、風池、大椎、命門、腰俞、殷門、委中、承山、絕骨。

(二)治法

每次取用1組,按患兒情況酌情加減。早期以點刺或作短時間的刺激為主,待適應後,四肢穴可留針20~30分鐘。每次刺針之前,先以皮膚針叩打夾脊穴,自上至下輕叩,直至皮膚潮紅。對尿少、囟門不縮小及肢冷者,用艾條迴旋灸水分、陰交、關元穴,每次5~10分鐘。為加強效果,可在患兒頭部外敷中藥。針刺每日1次,30~5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0天。中藥隔日1敷。

外敷中藥製備:大戟10克、芫花10克、甘遂10克、商陸10克、冰片1克、麝香10毫克,共研細粉,以醋或凡士林調成糊狀備用。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69例,有效51例(73.9%),無效18例(26.1%)。對其中35例作進一步分析,發現13例交通性腦積水,有效11例(84.6%),無效2例(15.4%),而22例阻塞性腦積水,有效為9例(40.9%),無效13例(59.1%)。隨訪6月至6年,交通性腦積水基本治癒7例,繼續好轉5例,惡化1例;阻塞性腦積水基本治癒1例,繼續好轉9例,惡化8例,死亡4例。表明無論近期還是遠期療效,前者都優于後者(4~7)。

主要參考文獻

(1)鐘銳球。針灸治療腦積水一例報告。中醫雜誌1959;(7):46。

(2)陳立楨。針刺治療腦積水。新中醫1976;(1):55。

(3)李英男。針刺對小兒腦積水辨證分型的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88;8(6):16。

(4)黃聖源。針灸治療腦積水30例觀察報告。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一),1979:60,北京。

(5)陳學南。阻塞性及交通性腦積水的針灸治療35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86;61(3):13。

(6)周惠民。針刺治療先天性腦積水。上海針灸雜誌1989;(1):24。

(7)周惠民。中藥加針刺治療先天性腦積水十例遠期觀察。中國針灸1990;10(1):3。

上一節 驚厥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