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體針(之一)

(一)取穴

常用穴:闕上、太衝、合谷。

備用穴:少商、行間、內庭。

闕上穴位置:印堂直上0.3~0.5厘米處。

(二)治法

常用穴均取,酌加1~2個備用穴。少商點刺出血。余穴均深刺,大幅度捻轉提插,瀉法強刺激,留針30分鐘~1小時。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91例,平均痊癒率為94.5%,其中23例配合藥物,痊癒率為91.3%(4~6)。

體針(之二)

(一)取穴

常用穴:魚際、照海、廉泉。

(二)治法

上穴均取。魚際,直刺0.5~1寸,用平補平瀉法;照海,針尖向下斜刺0.5~0.8寸,用補法,得氣後留針20分鐘;廉泉穴針尖向上斜刺0.5~1寸,平補平瀉,得氣後不留針。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日。

(三)療效評價

本法主要用於白喉後遺軟齶癱瘓,共治31例,均獲痊癒(7)。

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印堂、頰車。

(二)治法

藥液:白喉抗毒素500~1000單位或青黴素2~5萬單位,各加0.25%普魯卡因注射液2毫升,任選一種作穴位注射。

上述藥物均須先作常規皮膚過敏試驗。取準穴位,針頭刺入得氣後,分別注入印堂、頰車(雙側)。每日1次,或只注射1次。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治療125例,均為咽白喉,絕大部份屬一般型,結果全部有效(其中穴位注射白喉抗毒素65例,青黴素60例)(3)。

主要參考文獻

(1)戴玉鈞。針刺急救白喉喉阻塞。廣東醫學(祖國醫學版)1963;1:34。

(2)楊士達,等。針刺、蒜敷治療白喉帶菌者臨床報道。上海中醫藥雜誌1962;2:27。

(3)陳蓉芳。穴位注射治療白喉效果觀察。江西醫藥1961;(1~2):25。

(4)南通市中醫院。針刺治療白喉。江蘇中醫1960;1:封四。

(5)蘇侗。針刺治療白喉16例簡介。江西中醫藥1960;10:31。

(6)朱復林,等。應用針灸配合其他療法治療23例白喉的介紹。上海中醫藥雜誌1956;9:26。

(7)張瑜。針刺治療白喉後遺軟齶麻痹。中國針灸1988;8(6):51。

百日咳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