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症治療 » 口腔科病症 » 復發性口腔
【內容】

體針

(一)取穴

常用穴:承漿、地倉、阿是穴。

備用穴: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陰交;舌部口瘡加金津、玉液;唇及兩頰加迎香。

阿是穴位置:局部潰瘍面。

(二)治法

常用穴均取,備用穴酌加或據症而取。阿是穴、金津、玉液均為點刺。點刺前先嗽口,阿是穴用毫針或三棱針點刺,小的潰瘍面只需刺一下,大于0.3厘米(瘡面直徑),點刺2~4下;金津、玉液用消毒三棱針點刺出血。余穴針刺得氣後,施平補瀉手法,留針15~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一般治療二療程,如無效,可改用他法。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基本痊癒:潰瘍面癒合,觀察2月以上未復發;顯效:潰瘍面顯著縮小,發作間隔時間延長,發後自愈時間縮短;有效:體征和症狀均有減輕;無效:體征症狀無改善。

共治224例,基本痊癒107例,顯效52例,有效30例,無效35例,總有效率為84.4%(2,9)。

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1)天容;(2)三陰交、極泉;(3)曲池、足三里。

(二)治法

(1)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0毫克加地塞米松注射液4毫克;(2)轉移因子(TF),以2毫升注射用水稀釋;(3)維生素B1注射液、維生素B6注射液各50毫克。

每次取1組常用穴,3組穴位可單獨用1組治療,亦可互相交替輪用。每組穴使用相對應的藥液組。操作方法如下:天容穴,以第1組藥液,等量注入兩側穴位,要求得氣後緩緩注入,隔日1次。第2組穴,每次選1穴,將轉移因子1支,用注射用水稀釋後,吸入注射器內,以5號齒科長針頭,刺入穴位,提插捻轉,當針感強烈後,留針3分鐘,緩慢注入藥物,每側穴1毫升。每週注射2次。第3組穴,每次亦選1穴,將第3組藥液,于得氣明顯後注入,2穴交替,每次取雙側,每穴1毫升,每日1次。上述穴注,4~6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7日。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顯效:症狀體征消失,治療後1~3年內未見復發;有效:潰瘍面縮小、數目減少,復發間歇期延長;無效:症狀體征未見改善。

共治184例,平均總有效率為91.3%。其中100例,按上述標準評定:顯效12例(12.0%),有效79例(79.0%),無效9例(9.0%),總有效率為91.0%(3~5)。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耳甲腔。

耳甲腔:為耳廓部位名,內有心、肺、三焦、口等穴位。

(二)治法

以氦氖激光治療儀進行擴束散照。患者距離約1米,光斑直徑1.5厘米,輸出功率為20毫瓦,每耳照射5分鐘,雙側皆照。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特效:癒合後1年以上未復發;顯效:癒合後3個月~1年未復發;有效:潰瘍面癒合期短,疼痛減輕,復發次數減少;無效:體征症狀無改善。

共治32例。結果特效7例(21.7%),顯效8例(25.2%),有效15例(46.9%),無效2例(6.2%),有效率為93.8%(3)。

穴位敷貼

(一)取穴

常用穴:湧泉。

(二)治法

敷藥製備:吳茱萸3克,研為細末,以適量陳醋調和,揉製成小園餅。然後敷貼于雙側湧泉穴,上蓋以塑料薄膜,貼上膠布固定之。可于睡前敷貼,第2天清晨取下,亦可24小時換貼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10例,基本痊癒103例,有效4例,無效3例,其有效率為97.3%(10)。

艾灸

(一)取穴

常用穴:神闕

(二)治療:用市售清艾條或以艾條加入丁香、吳茱萸、附子、細辛等藥末製成艾條(15×1.5厘米),點燃後對準臍部進行薰烤,至患者感覺溫熱舒適,再把艾條燃端固定在一定高度(一般為2厘米左右),連續灸治5~10分鐘,至局部皮膚潮紅,亦可採用雀啄灸法。一般每日1次,重者1日2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04例(內含復發性口瘡30例,其他口腔潰瘍74例;結果,基本治癒及有效88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84.6%(11)。

耳針

(一)取穴

常用穴:口、舌、肺、神門。

備用穴:交感、肝、心、脾、腎、腎上腺、大腸。

(二)治法

每次以常用穴為主,取2~3穴,酌加備用穴。在取備用穴時,可按舌診辨證法,舌尖潰瘍取心、肺,舌邊潰瘍取肝、膽等。尋得敏感點後,速刺進針,得氣後,再捻轉數下,以加強刺激,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行針1次。亦可採用埋針法或磁珠壓丸法。針刺取雙側穴,埋針或壓丸取單側穴,前者每日1次,後者每週2次。6次(埋針或壓丸)~12次(耳針)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7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痊癒:治療後6個月以上不復發;顯效:治療後3~6個月不復發;有效:治後1個月不復發。

共治128例,痊癒85例(66.4%),顯效33例(25.8%),有效10例(7.8%),無無效病例,總有效率為100%(6,7)。與前述療效標準相比,此標準較低,故有效率偏高。

主要參考文獻

(1)北京市口腔醫院牙周病科針灸室。應用針灸療法治療口腔疾患有初步總結。中醫雜誌1956;(9):498。

(2)焦國瑞。針灸臨床經驗輯要,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319。

(3)師慶璋。天容穴封閉治療復發性口瘡30例。中西醫結合雜誌1987;7(8):505。

(4)陳佐華。穴位封閉治療復發性口瘡。中西醫雜誌1985;5(9):569。

(5)孫慶順,等。穴位注射轉移因子(TF)治療復發性口瘡100例觀察。中國針灸1985;5(6):11。

(6)汪俊著,等。耳針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100例療效觀察。遼寧中醫雜誌1985;9(2):38。

(7)李懷仁。耳針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28例小結。湖北中醫雜誌1982;(4):38。

(8)許瑞征,等。氦氖激光耳穴照射治療復發性口瘡──附32例遠期療效觀察。江蘇中醫雜誌1983;4(2):38。

(9)劉樹國,等。針刺放血治療復發性口瘡。山東中醫雜誌1989;8(5):6。

(10)楊曉蓓。穴位敷貼湧泉穴治療口腔潰瘍110例。上海針灸雜誌1990;9(4):15。

(11)周榮波。灸臍法治療口腔潰瘍104例。新中醫1989;21(4):43。

牙痛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