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综合法

(一)取穴

常用穴:分3组。

1.大椎、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风岩(耳垂下端与后发际中央连线的中点微前五分处)

2.均为耳穴:神门、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肺、肝、肾。

3.肺俞、心俞、肝俞、肾俞。

备用穴: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加行间;形寒肢冷,腰酸耳鸣加太溪、命门、神门、内关;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加乳根、中极;心悸气促、食少纳减加内关;皮肤瘙痒加夹脊穴上下透针。

(二)治法

本法采用体针、耳针和穴位注射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第1组穴及配穴用于体针。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据症酌加。直刺得气后,行提插加小捻转之法,提插幅度3~4毫米,捻转频率60次/分,平补平泻为主,配穴可按症之虚实行补或泻法。运针1~2分钟后即予取针,不留针。第2组穴用于耳针,以5分毫针刺之,每次每侧取2穴,找得敏感点后刺入直至得气,令病人带针回家,嘱其隔半小时自行按压针柄1次,以增强刺激,留针4小时后取下。第3组穴行穴位注射。药物为当归、丹参、川芎之单味针剂。据症情选用;偏血虚用当归注射液,偏血瘀用川芎注射液,偏肝郁而兼血瘀用丹参注射液,另为偏虚患者可注射胎盘注射液、维生素B12。每次选用二穴(均为双侧),每穴注入0.5~1毫升药液。注射时必须按肌肉注射常规操作,注射针头刺入穴位后要有酸、胀、重等感觉后,始可缓缓推入药液。如皮肤瘙痒明显者,可改用维丁胶性钙4毫升,分别注入于大椎、曲池、血海穴。体针、耳针及穴位注射法宜同日进行,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天,5~6个疗程后停治半月,一般需坚持20~25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上述方法主要是采取针刺与穴位注射相结合,发挥针刺和药物的协同作用,达到滋养肝肾、祛风活血、活血化瘀的治疗目的。临床表明确有一定效果,经100例黧黑斑患者观察,临床治愈(皮肤色素减退,皮色接近正常,伴随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16例,显效(皮肤色素明显减退,伴随症状明显减轻)39例,有效(皮肤色素及伴随症状均较治疗前减轻)40例,总有效率达到95%,而且有较好的远期效果。本病因系全身性机能失调,治疗需长期,疗程长,效果较好。但有些病人往往难以坚持而影响疗效。另外,从色素类型看,凡属弥漫型的疗效甚差。这些有待于进一步改进(2)。

主要参考文献

(1)欧阳群,等。黧黑斑针刺、穴位八例疗效报告。新中医1984;(10):26。

(2)欧阳群,等。针刺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黧黑斑100例观察。中医杂志1987;28(12):39。

上一節 斑秃
黄褐斑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