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預防保健 » 膽石病
【內容】

針灸

(一)取穴

肝俞、脾俞、梁門、期門。

(二)操作

每次取二穴,均雙側。交替選用。以毫針刺作,得氣後,中等度平補平瀉法刺激2分鐘,留針20分鐘,行間斷刺激。亦可通以電針,聲電波刺激20分鐘。針後以艾條溫和灸15分鐘,局部潮紅為度。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之後改為一週2次。

耳針

(一)取穴

常用穴:內分泌、腦幹、交感、胰膽、肝、肩。

備用穴:十二指腸、脾。

(二)操作

每次僅貼敷一側耳穴,主穴均取,配穴酌加。用王不留行子貼敷,內外對貼。令患者每日按壓3~4次,每次每穴(數穴可同時按壓)5分鐘。每週貼敷二次,須持續半年左右。

效果評析

天宗穴按壓是早期診斷膽石病的一個較簡便方法。曾觀察35例,符合率達100%。目前與膽石有關的有四個點:1、Boas膽囊點(右肩胛骨上角);2、肩胛膽囊點(右肩胛骨內下角中央部);3、膽石壓痛點(右肩胛骨外緣中央部);4、Manban─小野寺點(右肩胛骨下角下方),可參照觀察。

針灸法主要用於預防膽色素結石,本法已經得到動物實驗的證實,但尚需更多的臨床資料來加以進一步驗證。耳壓法為我們的經驗,通過六年的工作,已初步觀察到,本法對於手術後或結石已排空的患者,有明顯的防石作用,凡堅持此法者,迄今尚未見到復發病例。其次,對長徑超過1.0厘米以上的中型或大型膽囊結石患者,應用此法不僅可以抑制其繼續增大或增多,還能使之溶解變小。如配合內服小劑量熊去氧膽酸(每日150毫克,分三次服),則其溶石作用與大劑量熊去氧膽酸(每日450~600毫克)相比,無顯著差異。且方法簡便,易為病人所接受。

上一節 中風
競技綜合征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