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艾灸(之一)

(一)取穴

足三里、绝骨。

(二)操作

取纯净艾绒,以陈品为佳,捻艾炷如麦粒大,选用上穴(双侧)行着肤灸。艾炷点燃,出现烧灼性疼痛,约持续20秒钟,可用手轻拍穴区或以拇指按压附近穴位,以减轻疼痛。共灸3~7壮,至穴上有小水泡为度。然后用胶布或淡膏药贴于穴区之上。隔日复诊,如未出现灸疮,原穴再灸,直到灸疮发出。等灸疮愈合后再灸,一般一月余灸防一次。

艾灸(之二)

(一)取穴

分两组:1、关元;2、足三里、绝骨、涌泉。

(二)操作

第一组,用于平时预防中风。艾条作雀啄式薰灸,每次约1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年从立冬日起,每日一次,灸满100天。第二组,用于有中风先兆者,双侧均用,每穴亦灸15分钟,至穴区皮肤潮红。每隔7天灸一次,直至症状消失。

穴位注射

(一)取穴

风府、哑门、风池。

(二)操作

药液为10%红花注射液2毫升,加10%葡萄糖注射液2毫升,丹参注射液。每次均取,风池用双侧。任选一种药液。每穴按穴位注射法,每次注入药液1毫升。用于一般性中风预防,7~10天注射一次。

效果评析

上述三法均可用于中风预防,但各有所长,临床应用时宜加选择。

艾灸法之一的著肤灸,是对传统的灸防中风法的挖掘运用,最早记载于《针灸资生经》,历代医著均作载录。现代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实,本法确有预防中风作用;通过17年追踪观察,54例有中风先兆的高血压病人,只有5例暴发中风,而作为对照的12例类似病人(未作此项预防)就有4例得了中风病。同时,还进一步发现,此法可扩张全身血管,降低血液粘度及过高的血压。(陈大中‧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一):41,1979北京)表明,著肤灸足三里、绝骨,适宜于有中风倾向的高血压患者。艾条灸,较之上法无灼痛发灸疮之苦,易为患者所接受,且此法可被预防者自行操作,适宜于平时作预防中风用。但本法较费时,要长期坚持,而且远期疗效究属如何亦尚待进一步证实。

穴位注射则需一定药物、器具,但此法有减轻和阻止脑动脉硬化的作用,预防中风的效果较确切。通过110例患者的观察,初步表明对出现中风先兆者,多于穴位注射1~3次后症候即可明显改善。(陈广南‧江苏中医杂志1982;(2):50)。

上一節 冠心病
胆石病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