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预防保健 » 细菌性痢疾
【內容】

艾灸

(一)取穴

常用穴:神阙。

备用穴:滑肉门、大巨(二穴合称“四隅”穴)

(二)操作

一般仅取主穴,如为成人或在流行高峰期可加配穴(双侧)。以艾条作雀啄灸,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使局部皮肤潮红。神阙可隔盐灸3~7壮,如灸至腹内咕噜作响更佳。灸1~3次。

体针(之一)

(一)取穴

曲池。

(二)操作

取双侧穴,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停止。再吸再入,再呼再停。缓缓进针,至有明显酸胀感,用轻泻法,反复运针,1~2分钟左右出针。一般只须针1~2次。

体针(之二)

(一)取穴

足三里、大肠俞、天枢。

(二)操作

均取双侧,分三次针刺。首次取足三里,针后三天,取大肠俞,此次针后七天,取天枢。针法均为:以28号毫针迅速刺入,得气后,中等度平补平泻之法,运针1分钟左右去针。在流行高峰期,亦可同时取用足三里、天枢(双侧)。足三里用轻刺激补法,天枢穴轻刺激泻法,运针2分钟,针2~3次,每日一次。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上巨虚。

(二)操作

药液用维生素B1注射液(含量500毫克/毫升)。取双侧穴,每穴在进针得气后,注入药液0.5毫升(小儿0.2~0.3毫升)。隔日一次,穴注1~2次。

效果评析

上述四法,均有一定预防效果。艾灸法,方法简便,比较适于成人自我预防,但其实际效果,还有待于更多的实践来证实。曲池穴针灸,取穴少,刺激轻,对菌痢预防亦有一定作用,如观察到幼儿针灸后,171人中,两月内发病4人,对照组190人,发病达11人;成人组172人,针后无一人发病。毫针针法之二,取穴轻繁复,且次数较多,但效果更为确切。说明预防效果是肯定的。穴位注射之法,亦有一定预防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采用艾灸。在流行期,宜试用针刺或穴位注射。其中,小儿可先单针曲池穴预防,似更易接受。

上一節 疟疾
冠心病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