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体针加灯火灸

(一)取穴

合谷、足三里。

(二)操作

先针刺合谷,浅刺3分深,略作捻转后即出针。然后灸足三里,方法是先以红汞或龙胆紫准确标记穴位,左手微握其腿,右手持灯芯,蘸油少许,点着后,速向穴位一灸,发出“叭”的一声即可。为避免小儿惊吓,可用手轻轻拍打穴位周围。双侧穴位均取,灸的火头宜细,一般只须针灸1次。

圆利针

(一)取穴

常用穴:大杼、风门、肺俞。

备用穴:合谷、大椎。

(二)操作

以圆利针点刺,多仅取主穴,脊柱双侧共六穴,自上而下,按次序点刺,针深约3~4毫米,轻刺激,不留针,连刺三天。如效果不满意,加点刺配穴,法同上。

体针

(一)取穴

大椎、内关透外关。

(二)操作

大椎穴,伏取法针刺,针深5分,中等度刺激平补平泻法,运针半至1分钟后出针;再从内关进针,直透至外关(不可刺破对侧穴区皮肤),以中强度刺激,手法同上,不留针。在流行期间,宜每隔3~5天,针刺一次。

效果评析

针灸主要作为辅助预防,重在提高免疫能力。对于已作预防接种而体质瘦弱者或未作接种者,比较适用。因对象是儿童,总的要求是进针浅,手法轻捷。

针刺加灯火灸,来之于民间,经299例预防观察,效果为93.6%。与一些用于预防麻疹的中草药比较,有效率也较之多数药物为高。但此法,特别是灯火灸,因小儿不易配合,故操作要求熟练。

圆利针法,曾观察155例,除10例已在潜伏期,4例未作连续针刺而出疹外,余101例在流行期间始终没有发病。(饶仁明‧福建中医药1963;8(6):40)。

体针亦有较好预防作用,曾将此法和中药预防对照,结果针刺组无一例发病,而32例对照组,二个月内被感染出疹者达26例。

上述三法,可根据情况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针灸预防是针对未受感染的儿童而言,倘已属麻疹潜伏期,则效果较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