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针灸意外 » 内脏损伤 » 肠道穿孔
【內容】

原因

肠道和胃一样,由于表面坚韧光滑,且可自动躲避,不易刺中。万一刺伤肠壁,因针孔细小,也往往能自行闭合,不致发生较严重的后果。导致肠道穿孔及并发急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病理原因

大多数刺误是在肠道病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包括肠扭转、肠梗阻及肠道炎症、肿瘤等。此时,或表现为肠管扩张,表面张力增高,蠕动缓慢;或表现为肠道本身组织充血水肿、变性坏死。此时,深刺腹部穴位,易于损伤肠管,不仅穿孔较大,且易使内容物溢入腹腔,发生急性腹膜炎。

二、操作原因

(一)与选择针具有关:应用火针具或粗针具,极易损伤肠管,尤其在肠道本身有病变的情况下,更为严重,火针针孔,由于系烧灼所伤,多不易自行闭合。而粗长针针刺,可穿过多段肠管造成数处穿孔。如一例盲肠扭转引起肠梗阻的患者,用3~5寸长针在腹部深刺,结果回肠上段、中段发现四处穿孔。

(二)手法不当:除不适当的深刺外,在腹部穴位,反复使用大幅度提插捻转手法,亦可加重症情,造成肠管多处穿孔。有一例右腹股沟嵌顿疝患者,针刺腹部穴位,于留针期间不断施行手法,导致肠穿孔腹膜炎。手术探查中发现,脓疡部位之肠管,均可见有毫针粗细之穿孔,少则一个,多至数个。

临床表现

一、轻症:

自觉症状不显,或有腹痛,一般不剧烈且较局限,腹膜刺激症状不明显。但应注意,有时小肠穿孔,尤其是回肠末段穿孔,在伤后早期患者全身情况可能良好,而在数小时之后,会出现显著的腹膜炎症状,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其次,结肠穿孔,因其内容物较干,含细菌甚多,感染力较小肠为强,但刺激性较小。早期症状往往不显,可是感染的危险性很大。在诊断时,切不可疏忽大意。

二、重症:

穿孔较严重或多处穿孔,特别是伴有肠道其他病变者。症状多迅速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体温增高,腹部压痛明显,反跳痛,腹壁强直,肠鸣音消失。X线检查:腹腔内有多量游离气体(单纯肠道损伤,腹腔内积气很少)。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如损害严重或出血过多,患者则多表现有休克的现象。

预防方法

一、慎重选穴:

在治疗肠道病变所致的急腹症时,如急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等,应慎选腹部穴位,最好多取远道穴,如足三里、上巨虚等,或背部腧穴。其他肠道病症,组方配穴,亦须斟酌。

二、注意操作:

腹部穴位,以2寸左右的28号毫针为宜。火针和芒针不要用于腹部深刺,如用火针,只能用于浅表点刺。某些急腹症必须选用腹部穴位时(如急性肠梗阻用天枢穴、中脘穴等),针刺深度不可超过腹膜壁层。如无把握,可用斜刺、平刺透穴法等。

倘怀疑有针刺损伤及肠道可能,或出现某些早期症状时,应严密观察,并作必要的检查,见微知著,及早防治。

处理方法

一、单纯肠道穿孔,一般情况好者,如属轻症,无明显自觉症状者,可令其休息观察,根据情况,给以对症治疗;如穿孔较重,腹部已发生感染,但局限化者,可按腹膜炎非手术疗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退热,止痛,抗菌消炎,以及辅以全身疗法,如输液等。

对以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症情变化,如有异常,即采取相应措施。二、严重的肠道穿孔(包括多处穿孔)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或合并肠梗阻、肠扭转等症者,须立即转外科手术处理。包括切除坏死或损伤过重的肠段,进行牢固的缝合等。

病案举例

例一

方××,女,71岁。1986年9月12日入院(住字号:249682)。患者于入院前20天,因患菌痢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约一周后,脓血便消失,但仍发热伴腹痛。经抗炎、对症医治不缓解,遂于入院前5天,由某医院行腹部针刺治疗(取穴:中脘、关元、气海等),进针颇深,患者当即突感腹部剧痛,呈持续性,拒按,伴腹胀。经治疗无效,遂来我院求治。门诊以“泛发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之诊断,收容入院。

查体:体温39.4℃,脉搏128次/分,血压9.3/6.7Kpa,呼吸34次/分。脉象细微,舌淡苔白,发育中等,营养欠佳,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呈脱水外观。口唇发绀,皮肤及粘膜无黄染;心界不大,心音低钝,心律不齐(频发早搏),心率140次/分,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腹式呼吸受限,肝脾触不清,全腹均有明显之压痛及反跳痛,肌卫似板状硬,叩之呈鼓音,肠鸣音消失,移动性浊音不明显;四肢活动自如,双下肢有凹陷性水肿。化验检查:血红蛋白11.3%克,红细胞390万/mm3,白细胞3200/mm3,杆状3%,分叶70%,淋巴23%;尿素氮55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46容积;钾2.6Emg%,钠136Emg%,氮104Emg%。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心房纤颤,右束支不完全性传导阻滞。

即刻于全麻下行急诊腹部探查术。术中所见:腹腔内可见浑浊、臭、黑褐色液体约400毫升,结肠小肠明显胀气,小肠内有黑色粪便(似陈旧性出血)。探查回盲部见侧腹壁粘连,其浆膜层有出血点,横结肠中部有4处穿孔,最大穿孔直径为0.2厘米,穿孔周围之肠壁呈炎性水肿。又探查小肠部份,见回肠有9处小穿孔,挤压肠管有气体溢出。全部肠管未见原发性炎性改变,肠浆膜淋巴结不肿大。术中诊断:肠道多发性锐器伤(穿孔),泛发性腹膜炎。行常规肠穿孔缝合修补,腹腔冲洗引流术。患者于术后第二日死亡。死因:肠管多处穿孔致泛发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多器官衰竭(13)。

【按】

本例患者因患菌痢行腹部穴位针刺。一般来说,上述选穴是比较常用且安全的。但由于本例患者年事已高(71岁),加之患病20余日,体质虚弱,故当针刺过深,刺及肠管时,肠管功能衰退,不能及时蠕动而避脱,刺伤之后亦难以自行闭合。同时,从针刺至入院手术已间隔五天,延误了抢救时机,造成病人死亡。本例提示,对高龄、体质虚弱的病人,腹部穴位不可深刺。

例二

唐×,男,51岁。于1973年8月29日11时30分因全腹痛,恶心呕吐而急诊入院。

入院前15小时出现上腹不适,按之疼痛。1小时之后,腹痛逐渐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不排便。曾在公社卫生院注射止痛剂(药明不详)。既往有胃痛史。

体格检查:体温36℃,脉搏86次/min,血压130/70mmHg。急性病容,表情痛苦,意识清醒。腹部稍膨隆,腹式呼吸轻度受限,全腹中等度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叩诊呈鼓音。有可疑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弱。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g%,红细胞396万/mm3,白细胞计数8,300/mm3,中性86%,淋巴14%。X线检查:膈肌运动减弱,右膈下可见高约0。5cm之游离积气。胃泡在左膈下约2横指处,左腹及右下腹可见有充气及带液平之肠,当时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

于入院后二小时,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回肠上段,顺时针扭转360度,随即迅速给予复位。进一步检查时,在回肠浆膜缘之肠壁有0.8×0.6cm的新鲜瘀血区,该区之中央可见一小孔,挤压时有气体自该孔溢出,遂予间断缝合,关闭腹腔。

经追问病史,方知患者于腹痛后,曾在公社卫生院作过腹部穴位针刺治疗(穴位不明)。该患者原系回肠扭转,针刺过深致刺破肠管,造成管内气体顺针外溢而发生意外(14)。

【按】

本例病人和上例有所不同,是在肠扭转的情况下,针刺过深,伤及肠管,造成穿孔破裂,这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应该指出的是,由于病史追询不详,致误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幸亏及时剖腹探查,才未带来严重后果。这一点应引起重视。

上一節 脾脏损伤
肾脏损伤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