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针灸意外 » 内脏损伤 » 心脏损伤
【內容】

原因

由于心脏表面光滑,质地坚韧,又处于搏动状态,一般不易伤及。针灸疗法中,刺伤心脏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穴位原因:

心脏位置在第二肋至第八肋之间,呈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左起左腋中线,右至右锁骨中线。在此体表投影区城内,除前面有胸骨和肋软骨保护,后面有脊柱、食道等,不易受针刺直接损伤外,其余部位的穴位,如刺之不当,均有可能伤及心脏。(一)较易导致心脏损伤的部位:双侧的神封、步廊、灵墟,左侧之膺窗、乳根等。鸠尾穴,亦是易于发生事故的穴位。一般而言,以胸部的穴位多见,这是因为心脏前面膨隆,距皮肤表面较近,成人仅约4cm左右。

(二)可能导致损伤的穴位:

双侧之心俞、督俞、膈俞及左侧之期门、譩譆、膈关等。背部体表距心脏较远,中间又隔肺脏,只有针刺较深时才有可发生,且往往同时损伤肺和心。

二、病理原因:

当心脏本身有病时,针刺造成损伤的可能性将大为增加。心脏肥大或心包积液,可使刺道变短,而致可能造成损伤的穴位数目增加。心肌炎,由于心肌出现炎症、变性及坏死等,组织结构常变得非常松弛,这样,针尖便极易损害心肌组织。心包炎,尤其是缩窄性心包炎,心脏脏层和壁层广泛粘连、增厚和钙化,心包腔闭塞成为一个纤维瘢痕组织外壳,表面变得异常粗糙,致使毫针容易刺中。

三、操作原因:

(一)手法不当:1.针刺过深,方向错误。前胸胸壁较薄,离心脏近,深刺则易误中。或在针刺时,押手过重,刺道变短,即使刺得不深,也会造成损伤。有以仅用1.5cm长之毫针,导致右心室破裂死亡者。针刺方向错误,可使得非心脏投影区域内的穴位,如鸠尾等穴内施针时,也会伤及心脏。2.留针时间过长,一旦针刺损伤心脏,由于心脏不断作自主性收缩与舒张,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促使心壁裂口不断增大,而发生机械性心脏破裂。

(二)穴内埋针:此系指毫针刺入穴位,因不慎折断于内;或因有意剪断针尾,埋藏于穴内,后者以日本多见。埋针可在体内游走而损伤心脏。这种情况,可发生在埋针后不久,也可隔十数年后出现。往往与埋针部位是否靠近心脏或活动度大小有关。

四、间接原因:比较少见。多发生于有严重心血管疾患的初诊病人,因不了解针灸疗法,过度的紧张、恐惧,导致心脏损伤。如日本一例老年病人,在针刺治疗其胃疾患过程中,突然死亡。剖检证实,为处于动脉硬化状态的主动脉弓破裂,造成心包积血之故。

临床表现

针刺损伤心脏,一为刺伤心脏上的主要血管,一为直接刺破心壁。可引起两类病理变化:一类为大出血,不仅易造成出血休克,还因针刺所致的心包裂口较小,心包内积血不易排出,压迫心脏,产生心包填塞现象。如针刺伤及冠状动脉,更可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另一类为心功能损害,多由于刺伤心脏功能结构,致心律失常,心排血量降低,肺水肿,心力衰竭。

主要症状于针刺损伤后即刻或不久,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高度气急,紫绀,短暂性昏厥,昏厥发作时可出现四肢抽搐、呼吸暂停等,以至发生休克,甚则心脏骤停。如心包填塞,表现为面色苍白,气急如窒,烦燥不安,脉搏细弱,心音遥远而轻微。X线检查示:心影增大,心包饱满,心搏微弱。

如心功能损害,则见严重心律失常,心悸、胸闷,以至心力衰竭。

若为埋针所致,患者可突然出现心剧痛证候,并迅速进入休克状态。因往往无先兆,且一时查不到原因,容易误诊,须特别引起医者注意。

预防方法

一、掌握心脏投影区城穴位分布:不仅要熟悉正常情况下,而且应了解心脏病变时所涉及的穴位。在选择投影区穴位时,宜谨慎精当。

二、严格控制针刺深度和方向:尽管心脏距胸背都有一定距离,但针刺胸背部投影区穴位均应按常规深度,否则易出现事故。还应注意针刺方向,胸部穴,向肋骨缘刺或直刺;背部穴,向脊柱侧斜刺(具体深度及刺法可参考“气胸”节)。鸠尾穴,可因不同的方向和深度而分别损伤心脏和肝脏,刺该穴时,宜针尖略向下直刺,深度不宜超过1寸,以不刺穿腹膜为准,进针时,送针宜慢,手法轻柔,为预防事故发生,必须杜绝隔衣进针。三、密切注意留针情况:胸背部穴位,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要超出15分钟,操作时,不可猛提重插,以捻转为主,配合小幅度提插。留针期间,嘱患者保持原有体位,不可随意变更,呼吸节律宜平稳匀称,如有咳嗽、打喷嚏等,应退针至皮下。一旦见到针尾出现节律摆动,或者针体有与脉搏或呼吸运动相应之往返性刮擦时,则示针尖已和心脏相触,应急速退针。

为了避免损伤心脏或其他事故发生,不要采用穴内断针或埋针法,国内现行的揿针式埋针法,也要慎用。更应防止穴位折针。

处理方法

凡出现心脏损伤的临床症状,立即去针,并急送内科抢救。包括绝对卧床,镇静,吸氧,应用强心剂利尿药物,限止水分摄入等,防止心力衰竭。如发生休克,宜抗休克处理。如损伤较重,心脏发生破裂,出血不止,则应马上转送外科,必要时行开胸手术,缝补损伤之心壁清除心包内积血。

总之,心脏损伤,势急病重,要求医者不得延误,果断决定,火速处置。

病案举例

例一

患儿,男,9岁,于5年前因咳嗽、咯痰、气促、疲乏等证状,曾被某医院诊断为肺结核与“心脏病”。日前用针灸治疗,隔日针刺一次,在第六次治疗时,当毫针由上腹部隔衣刺入后,发现露出之针尾一上一下摆动,患儿大声哭叫,不能忍受。不久,将针退出,患儿即现呼吸困难,嘴唇发绀,两手握拳弯曲,表情极为痛苦,当即作人工呼吸,急救无效,迅速死亡。

尸体解剖:外表检查发现左右侧背部,有针眼两个,在腹部剑突下2cm及3cm处(稍偏左),各有针眼一个。内部剖检示:心脏体积显著增大,心包膜极为紧张膨满,整个已占据大部分胸腔。肺脏除右侧腔内稍显露外,已被心脏挤压萎缩,几不可见。心包膜呈淡青色,上有明显针眼一个,近胸骨剑突下之横膈膜上,亦有面积较大的瘀血斑。心包膜内血及血凝块420ml,心室前壁有一不规则的破裂孔,大小约为0.6×0.4cm,孔之周围有一3×1.5cm充血区。裂孔距心尖约5cm(6)。

【按】

本例患儿,原有心脏病史,解剖所见,呈极度扩大,故易招致损伤。所刺之腹部穴,虽不在心脏投影区,然因向上刺穿膈,进入胸腔,进针太深,误中心脏,引起心室破裂出血,致心包填塞,循环功能急剧障碍。究其原因,与隔衣进针密切有关,故须切切戒之。

例二

吉××,男,64岁。因胸闷肋痛,四肢乏力,手臂酸麻,头部微疼,到祖传中医鲍××处求治。鲍医生查其神志清楚,精神正常,应答自如,检查合作,自动体位,脉象细弱,手发冷,嘴唇微青紫,决定给予针灸治疗。取穴:太阳、合谷、肩中俞、期门,以1寸半长的毫针刺治。当刺期门穴时,进针后约2分钟,吉即喊:“不行!”,后便坐不稳而躺到床上,两手扪胸,说,“不好,不好!心内有个气瘤往上升…”。即不再言语,人事不省,大汗淋漓,小便失禁。鲍旋即出针,并会同吉的胞兄一道给予心脏按摩、人工呼吸、针刺人中等,抢救15分钟左右无效。又邀请乡卫生院医生,检查确诊吉已死亡。

尸检见: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格一般,体态较胖,颜面苍白,两目闭合,睑球结膜无出血点。双侧颞前部,两肩胛内侧,两手拇食指间的掌骨缘中点及左乳头内侧2.7cm,右乳头内侧3.3cm处,各有一刺治孔,孔中积有芝麻大小血痂。经分层切开并剥离胸部皮肤、肌层,查见左乳头内侧针孔斜行进入各肌层、纵膈、心包,直达主动脉弓根部。主动脉根部被刺破,进针与主动脉弓根部刺破口夹角约为72°。心包稍扩大,腔内积血约400ml。心脏大小为13×10.5×6cm,心外膜下脂肪沿血管周围和组织间隙向外扩散,覆蓋面约占80%,尤以右心耳为甚;心脏各瓣膜未见明显异常。胸膜、肺及腹腔各脏器官均正常(7)。

【按】

本例患者生前患有隐性冠心病,处于代偿状态。此外胸背疼痛,鲍医生施针方法欠当。期门穴应在乳下二肋端,以5分毫针针3~5分。本例却以1寸半毫针在左乳头内侧2.7cm(神封、步廊穴间)进针,并斜刺入内达4cm以上,致毫针刺破主动脉弓根部,引起心脏功能紊乱,不能代偿,导致心包积血,急性心包填塞,循环衰竭而死亡。

上一節 气管损伤
胃部损伤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