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針灸意外 » 神經系統損傷 » 迷走神經損傷
【內容】

原因

一、穴位原因:

從臨床積累的經驗教訓看,最易導致迷走神經反應的是扶突和人迎穴。另外也有報道翳風穴亦可因針刺不當損傷迷走神經。人迎穴深層為頸動脈竇,最深層系交感神經幹,外側有舌下神經降支及迷走神經等。扶突的解剖投影相當於頸叢神經,深叢屬運動神經并與交感、副交感神經形成網狀的複雜吻合,迷走神經幹亦于相當部位下行。翳風穴深部亦有迷走神經分佈。

二、操作原因:

多因過度深刺所致,如翳風穴,一般不容易刺中迷走神經,只有超過2寸以上深度時才有刺中可能。另如人迎穴,早在《針灸甲乙經》中即稱:「刺入四分,過深不幸殺人」。除此之外,提插捻轉的手法過重,或通電量過大,頻率過快等,都有可能引起迷走神經反應或頸動脈竇征。

臨床表現

迷走神經損傷,主要表現為抑制心臟活動,導致心率下降,心跳減慢,乃至停搏;冠狀動脈收縮,心臟供血不足,血壓下降,乃至休克;支氣管平滑肌痙攣,造成呼吸困難乃至窒息,胃腸蠕動增加導致病人出現心中不適,噁心欲吐,尚有面色蒼白,出汗、暈厥等症狀。

預防方法

首先應瞭解病人是否有頸動脈竇反射過敏。有人主張作預防性檢查,其方法為:令病人仰臥,放鬆頸部皮膚,將頭轉向檢查對側,用拇指或食指在人迎穴上向脊柱側施壓,先按壓一側再換另一側,如出現心跳間歇、心率變慢、血壓下降或面色蒼白等情況時,立即停止按壓。如出現此種現象人迎或扶突穴則不能針刺。但此種試驗不可隨便使用,雙側同時按壓更屬嚴禁,因為常可導致心臟停搏、腦栓塞甚至死亡的嚴重後果。

處理方法

如出現迷走神經反應或頸動脈竇綜合征,一般須立即拔針。如在針刺麻醉時,可退針至淺層并減少刺激頻率,降低電流強度,令病人平臥。據症肌肉注射阿托品,適當靜脈注射50%葡萄糖。如發生暈厥僅伴血壓下降而無心律不齊者,可用腎上腺素肌肉注射。

病案舉例

例一

何××,女,38歲。因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施行手術,術前心尖區有輕度收縮期雜音,心界稍大,兩肺聽診無異常。心率90次/min,基礎代謝率+13。術前靜脈注射魯米那0.1g,行針刺麻醉。取穴:雙側扶突穴(進針約1寸)及右側合谷、內關穴。連接G6805型治療儀,頻率170次/min。

通電後,發現患者面青唇白,出冷汗,但神志尚清。脈搏從82次/min降到54次/min,血壓從159/90mmHg下降到124/76mmHg,并出現期外收縮。立即將扶突穴的針退出約1cm,電針頻率減至150次/min,病人情況好轉,脈搏升到80次/min,期外收縮消失。後順利在針麻下行甲狀腺次全切除朮,術後情況良好(23)。

【按】

本例系針刺扶突穴所致的迷走神經反應。從原因分析,疑與針刺過深及電流強度較大有關,其反應較輕,故一經調整後即恢復正常。

例二

趙××,女,34歲。因患甲狀腺腫大10餘年,經中西醫多種方法治療無效,遂改用針灸。先刺左人迎,入針5分,未見異常反應,然當刺右人迎時,入針僅4~5分,患者哼一聲,突然後仰臥到于床上,兩眼翻白,昏不識人。醫者迅即去針,以指掐人中,又針刺人中、合谷,此時脈搏減弱,似有似無。如此約2~3分鐘,患者出長氣一口,復醒過來。切脈,此時脈搏為42次/分,血壓70/40毫米汞柱,頭出虛汗,口如嚼物不停,目呆不語,足有15分鐘,才完全清醒(24)。

【按】

本例系針刺人迎穴所致的意外。人迎穴位於頸總動脈與頸內、頸外動脈分支處,此處有頸動脈竇,刺激此點有人十分敏感。本例患者可能與觸動頸脈竇引起頸動脈竇征有關。例三

葉×,男,26歲。因左眼深處近乳突部疼痛,酸脹不適求診。醫者令患者取坐位,先針刺左側翳風穴,向對側翳風穴方向進針,深約2寸,行手法,得氣不明顯,遂留針。隨即又從右側翳風刺入1針,當進針深至2寸左右時,還沒來得及行手法,患者即訴心中不適噁心欲吐,語音剛落,突然意識喪失,面色蒼白,唇色紫紺,手足厥冷,呼吸心跳停止。醫者迅速取針,讓患者平臥,進行搶救。并予針刺人中、按壓內關,約1分鐘後,患者恢復心跳,神志逐漸清醒。繼而灸百會,以50%葡萄糖注射液作靜脈注射,休息半小時,即恢復正常(25)。

【按】

本例系針刺翳風穴不當所致的意外,證候較前嚴重。患者身強力壯,非初次針灸,無勞累飢餓,進針後得氣亦不明顯,故不像暈針。從表現的證候看,極類似迷走神經的反應,可能由於過度深刺所致。翳風穴雖較為安全,針刺時亦當注意。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