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針灸意外 » 神經系統損傷 » 蛛網膜下腔出血
【內容】

原因

蛛網膜下腔系指蛛網膜與軟膜之間的腔隙,其間充滿著不斷循環著的腦脊液,並有較大的血管行走,而軟膜也富含血管。當毫針刺傷軟膜或蛛網膜下腔中的血管時即為蛛網膜下腔出血,而針刺誤傷顱內血管,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亦歸屬於此。

一、穴位原因:

易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穴位:啞門、風府、翳明、風池、安眠等。

啞門穴,有人統計,在200例蛛網膜出血病例中,約有19例是針刺該穴所致。

安眠等位於枕下的穴位,均在樞椎棘突上緣水平,深部為寰枕和寰樞關節,該處有椎動脈通過,血管豐富,且關節未被韌帶封閉,構成較大的間隙。故針刺此類穴位易發生意外。

二、操作原因:

據X線攝片測定,後頸部皮膚至椎管後緣距離約為5~5.5cm。當頸部伸直(頭向前傾10°~20°角)垂直進針,其方向也隨之上斜10°~20°,正指向寰樞關節間隙。故如針風府、風池、安眠等穴以此方向不適當深刺,或針翳明穴內斜20°~45°進針過深時,都可能刺入椎管,誤傷血管,引起出血。如再施以幅度較大的提插時,損傷則更重。

臨床表現

一、症狀:

在針刺後頸部穴位時,患者突然感到一種「電擊樣」的全身觸電感。隨即出現頭昏、頭痛,面色蒼白,身出冷汗,噁心嘔吐,并伴有程度不同的意識障礙。輕者,神清或呈短暫的神志模糊;重者則可陷入昏迷。

二、體征:

頸項強直,可有布氏征和克氏征陽性。實驗室檢查;腦脊液外觀常呈血性,鏡檢可見大量血紅細胞存在。顱內壓常偏高,可超出200毫米水柱。

因針刺所致,尚有以下臨床特點:

(一)從針刺到頭痛,嘔吐之最高峰,往往有一逐漸加重的過程。

(二)意識障礙開始多不明顯,逐步嚴重,可能和出血逐漸增多有關。但亦有在不長時間內陷入昏迷的。

(三)頭痛以枕部痛為主,并可伴頸部疼痛,且常為其最早的症狀之一。這在一般蛛網膜下腔出血罕見。

(四)腦膜刺激征可發生或不發生,常無腦實質或顱神經損害的臨床表現。

預防方法

一、注意針刺方向和深度:

風府等穴的深度和方向可參見小腦及延髓損傷部份。翳明、安眠等穴,以不超過5cm為宜,體瘦者與兒童酌減。其角度以垂直稍偏內上較安全,避免直接刺入椎管內,更不可向枕大孔深刺。

二、注意手法操作:

針刺得氣後,採用輕柔的捻轉加小提插手法,嚴禁重提猛插。深刺過程中,如病人主訴有全身觸電感或眼前閃亮感時,應立即拔針,并密切觀察是否有其他體征、症狀出現。如果枕部疼痛,更須作進一步檢查,以免貽誤救治時機。

處理方法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較嚴重的針灸事故,要及早採取有效措施。

一般應住院觀察,病人絕對臥床休息,至少四周。保持安靜,盡量不要多搬動。應用中、西藥物止血,控制腦水腫。頭痛、煩燥、嘔吐者,給予止痛、鎮靜和止吐藥物。如果出現劇烈的頭痛,頻繁的噁心嘔吐,脈率和呼吸變慢,甚至於昏迷,而上述保守法無效時,即應考慮手術治療。

病案舉例

例一

患者,男,30歲。患精神分裂症7年,久治未癒。1978年5月12日下午3時半,在某廠醫院針灸治療,取雙側風池,斜向中線進針。留針期間,病人自行將右側的針向深部刺入,未被發現。30分鐘後,在拔除右側風池穴之針時,病人尖叫一聲,并訴右眼亮了一下,一小時後,頻吐、呃逆。晚上8時出現昏迷,11時40分轉至醫院急診手術。

頸枕部正中切口,寰椎椎板減壓。切開硬膜,發現枕大池蛛網膜右上方有一小孔,有血性腦脊液外溢。切開蛛網膜,內有血腫2ml,色尚鮮,已凝,延髓受壓,小腦亦呈水腫。清除血腫,硬膜外置橡皮引流一條,關顱。輸血600ml,術後應用抗生素、脫水劑、激素及止血藥等治療。半日後,患者清醒,2日後拔除引流條。8日拆線,創口一期癒合,精神狀態亦見好轉,6月29日出院(17)。

【按】

本例蛛網膜下腔出血,症情較為嚴重,最後通過手術而獲治癒。值得一提的是,造成針刺損傷的主要原因是病人自行將針送往深處,所以,在針灸時,應時刻觀察病人的動態,對於不合作者,更須注意,減少意外的發生。

例二

汪××,男,15歲。1986年6月22日晚8時急診。患者于當日下午放學後,因頭痛、發熱怯冷、流清涕,其就職于鄉衛生院之胞兄,按「感冒」予以針刺治療,所選穴位為合谷、外關、風池、風府。在進針後,均出現脹感,其中風池穴約進針2寸深。留針5分鐘後,朮者捻動右側風池穴上的針柄催氣時,患者突然驚叫一聲,訴說「受不了」,「心中難受」,即拔出全部針具。患者雙手抱頭,表情十分痛苦,訴頭痛欲炸,注射一支「安痛定」,仍無起色。十餘分鐘後,病人倒地,不省人事,呼之不應,遂送來本院急救。

查體:意識喪失,呈深昏迷狀態,呼吸深大,16次/分,心率120次/分。雙側瞳孔不等大,左0.35厘米,右0.15厘米,左眼底視乳頭明顯水腫,無出血點,右眼底看不清。四肢肌張力尚可,肌力無法查,雙側腱反射均消失,項強直,克尼格氏征陽性,錐體束征未引出,疑為腦疝形成。

隨即予以脫水及對症救治,效果不佳,半小時後病人呼吸停止,心音消失,經搶救無效而死亡。對屍體作小腦延髓池方向穿刺,抽出鮮紅色腦脊液,從而證實為蛛網膜下腔出血(18)。

【按】

風池穴,據我們經驗是一較為安全的穴位,進針2寸亦不算過深。之所以造成意外事故,可能與進針角度有關。風池進針角度有三種,一為向鼻尖方向斜刺,深0.5~1寸,一為平耳垂水平,略斜向下,深1~1.5寸,一為向對側風池透刺,則深可達2~3寸。如不按上述方向,則刺之過深易傷及延髓,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本例屬於嚴重的蛛網膜下腔出血。

例三

周×,女,28歲。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伴有意識障礙3天。于1987年3月6日入院。患者于3月1日因神經衰弱,由當地針灸醫生在其頭頸後正中髮際上0.5寸(啞門穴)處,以3寸毫針直刺進針2寸餘。即感頭脹麻痛如過電樣,并向雙上肢放射至雙側指尖,留針半小時,起針後頭部有微脹痛感。兩天後頭痛劇烈,嘔吐呈噴射樣,吐出水樣食物,意識模糊,而急診入院。

體格檢查:體溫38℃,心率80次/分,血壓18.7/12.0Kpa。精神恍惚,表情淡漠。語言不清。雙側瞳孔等大等圓,頸項有抵抗感,心肺聽診無異常,肝脾未觸及。巴氏征陽性,克氏征陽性,登氏征陽性。化驗室檢查:白細胞15.9×109/L,中性89%,淋巴11%,血小板168×109/L。腦脊液呈血樣,潘氏試驗陽性。脊液鏡檢:鮮紅細胞滿視野,皺縮紅細胞0~3高倍鏡。大便正常。

診斷為蛛網膜下腔出血。給予脫水劑、止血劑、抗生素及糾正電解質系亂等處理,症情好轉。27天後痊癒出院(19)。

【按】

本例為較典型的針刺所致蛛網膜下腔出血症,值得注意的是其症狀出現較為緩慢,易被人忽視。案中所述針刺啞門穴出現麻脹觸電感向肢端放射,系針尖刺及腦脊髓之徵象,應急速退針,不可提搗捻轉或留針。由於朮者不明此理,遂出現此事故。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