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原因

一、病理原因:

一般发生于脑动脉硬化,且血压较高而不稳定者,有中风病史的患者属多见。

二、心理原因:

畏惧针刺,害怕疼痛;情绪紧张,易于激动,特别是初次接受针刺者。

三、操作原因:

刺激过强,或因手法不熟练,针刺疼痛等。另外,在取穴上,常因选用某些针感较强烈的穴位。而较多地针刺头颈部穴位,如风池、颔厌、悬颅等,亦可能诱发。

临床表现

多出现在针刺过程中,或针后不久。表现为较典型的脑出血证候:头痛头晕不适,出冷汗,频繁呕吐,重者呕吐物呈栗壳色,随即意识丧失而转入昏迷,面色潮红或苍白,呼吸深沉而带有鼾音,脉搏缓慢有力,大小便失禁,偶见抽搐,血压升高等,同时出现口鼻歪斜,肢体偏瘫。不及时抢救,能迅速导致死亡。

预防方法

一、谨慎选择病人:

对血压过高而又不稳定的有动脉硬化的病人,特别是有中风史者,建议暂勿针刺,待血压平稳后,再施针灸疗法。

二、注意操作:

选择穴位宜少而精,手法不可过重,避免进针疼痛。对初次接受针灸或情绪易于波动,有恐惧心理者,针前尽量多作解释,少针,或缩短留针时间。在针刺过程中,注意严密观察。

处理方法

在针刺过程中,如出现头痛、头晕或瞬时意识模糊等前驱症状时,须立即去针。根据病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抢救措施,包括及时应用适当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限止液体和盐的摄入量,选用脱水剂和激素,以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用冰帽作局部降温,并适当应用止血药、凝血药及抗生素。

病案举例

患者,男,59岁。有高血压病及左侧偏瘫史。此次突发脑卒中,经住院21天,病情稳定后出院。

出院前,行针灸疗法,第一、二次针后感觉良好。第三次,在针刺太阳、百会、风池等穴过程中,患者感到头晕、出冷汗。针后,随即出现呕吐,半小时左右进入昏迷,尿失禁,3小时后,急诊收入我科。

体格检查:体温39℃,血压190/120mmHg,脉搏92次/min。已陷入深昏迷,陈-施氏呼吸,明显心律不齐,左瞳孔直径3mm,右瞳孔直径1.5mm,双侧巴氏征(+)。急诊腰穿为均匀血性脑脊液。

立即施行脑内血肿简易穿刺引流术。放出鲜红血液25ml,并置硅胶管一根,继续引流,5小时后又引出血性液10ml。术后第二天又引流出少量血性液,经气管切开、下鼻饲、补液支持、脱水、细胞活化剂、控制感染等结合治疗,病情仍不断恶化。术后第三天,仍有陈旧性液不断流出,双眼球浮动。术后第四天,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6)。

【按】

关于本例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的原因,客观地说,并非针刺直接所致。患者动脉硬化,血压过高是内因。但是,当针刺头部穴位时,针感过强或手法不熟练而造成疼痛,患者惧针而精神紧张,则可引起血压进一步升高,颅内流体力学的变化和波动而发生意外。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即对中风病人到底在发病后多少天及什么症情下针灸为宜。从已有的大量临床报道看,是针灸愈早,效果愈好,甚至有人主张在脑出血作昏迷期即可行针刺,并获良效。我们认为,只要病人的血压不高或过于波动,应争取时机早期针灸。但必须注意,对惧针畏痛的患者,应加以开导,针感不宜太强,取穴以四肢为主,亦不可太多。且应随时了解血压变化的情况。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