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一種中、小靜脈阻塞性病變,常常累及下肢。病變初呈全血管炎,繼而血栓形成,管腔閉塞後導致肢端壞死,主要是因穴位注射不當所致。

一、穴位原因:

穴區內有較大血管通過或周圍分佈較豐富的血管。其次,刺激位於多肌腱、韌帶等緻密組織附近的腧穴,亦易發生,這是因為此類組織影響血運,妨礙藥物吸收,刺激血管壁,引起血管內膜炎症,形成血栓。

二、藥物原因:

從已報道的事故看均是注入氯丙嗪或氯黴素所致。

(一)藥物刺激性過大,可反射性地引起局部供血障礙。如氯丙嗪,系酸性較強的藥物之一,目前一般用2.5%溶液(1ml含氯丙嗪25mg),其pH值在4~4.5。作穴位注射就應加以稀釋,降低酸度,減少注射局部的刺激,避免組織壞死。

(二)注射量偏大,或反覆在一個穴位注射。尤其是小兒患者,因組織嬌嫩,發生可能性很大。

三、操作原因:

穴位注射未按常規,取穴不准,偏經離穴,或因誤中血管,又未抽回血,即注入刺激性較大藥物。此時,藥物刺激血管,引起血管痙攣,產生非感染性的血管全層性炎症,管腔內血栓形成并逐步機化,最後血管閉塞,肢體壞死。另外,穴位埋藏不當,亦可引致。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