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中、小静脉阻塞性病变,常常累及下肢。病变初呈全血管炎,继而血栓形成,管腔闭塞后导致肢端坏死,主要是因穴位注射不当所致。

一、穴位原因:

穴区内有较大血管通过或周围分布较丰富的血管。其次,刺激位于多肌腱、韧带等致密组织附近的腧穴,亦易发生,这是因为此类组织影响血运,妨碍药物吸收,刺激血管壁,引起血管内膜炎症,形成血栓。

二、药物原因:

从已报道的事故看均是注入氯丙嗪或氯霉素所致。

(一)药物刺激性过大,可反射性地引起局部供血障碍。如氯丙嗪,系酸性较强的药物之一,目前一般用2.5%溶液(1ml含氯丙嗪25mg),其pH值在4~4.5。作穴位注射就应加以稀释,降低酸度,减少注射局部的刺激,避免组织坏死。

(二)注射量偏大,或反复在一个穴位注射。尤其是小儿患者,因组织娇嫩,发生可能性很大。

三、操作原因:

穴位注射未按常规,取穴不准,偏经离穴,或因误中血管,又未抽回血,即注入刺激性较大药物。此时,药物刺激血管,引起血管痉挛,产生非感染性的血管全层性炎症,管腔内血栓形成并逐步机化,最后血管闭塞,肢体坏死。另外,穴位埋藏不当,亦可引致。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