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针灸意外 » 针灸反应 » 经络反应
【內容】

原因

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据已有资料,可能包括下列因素。

一、刺激量多见于应用激发循经感传或气至病所的手法时。其刺激量往往较一般针刺刺激量要强。我们遇到的四例经络不良反应,有三例是应用气至病所手法时出现的。

二、年龄:据观察,此类现象10岁以内儿童多见

三、体质:针刺诱发的一些可见经络不良反应(如皮丘带、循经皮症等),以循经感传显著而又有皮肤过敏史者多见。

四、疾病:在病人身上,当循经感传达到病所时,常会诱发出原有病症的某些症状。如冠心病患者,感传至心前区,可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胸闷气短等。有的则可加重原有症状。我们曾遇一心律失常患者,针前心电图示Ⅰ度房室阻滞,窦性心律65次/min,针左侧内关,采用气至病所手法。患者自觉针感呈带状上传过肩,突然心跳缓慢、头昏,即描记心电图,窦性心律即降至28~44次/min,伴有房室交界性逸搏,逸搏心律(频率为47次/min),心室奇获及与窦性节律形成不完全性房室脱节等严重心律失常症状。取针后30min,心电图尚未完全恢复,于第三日复查,始回复至针前状态。

临床表现

主要有下列二类。

一、功能性障碍:

出现循经的抽痛、麻木、抽搐,并可呈现或伴有内脏功能失调,如上传至膀胱时,有尿急;至腹部有腹痛;到胃区,有胃部灼热、恶心呕吐;到胸部,呼吸困难、胸紧闷、心悸,胸痛;到颈项,有咽干、吞咽困难;到眼时,视物不清、头晕目眩。还有在针刺麻醉时,循经感传到术区,创痛加剧,出现有节律性跳痛,并感到循经感传通不过切口时,有强烈的冲击感。

二、器质性病变:

目前以皮肤出现循经性病理改变最为多见。一为循经皮疹,包括扁平苔藓样皮疹,湿疹样皮疹和密集性小水泡样皮疹。二为循经出血带,往往是先形成带状红斑,进而形成丘疹,最后循经血管脆性改变,红血球渗出,而成循经出血带。三为循经皮丘带,即循经产生荨麻疹样改变。与此同时,可伴全身发热,体温升高0.5~1°C,多汗,脉快等。

预防方法

因对其确切原因不明,目前尚无有效预防之法,可试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循经感传敏感且有体质过敏者,宜避免采用激发气至病所的针刺手法。

二、经络不良反应可反复诱发。故有此反应史者,亦应慎用激发循经感传的方法或手法。

处理方法

一、功能性障碍:多为一过性的、可逆性的,当症状出现后,只要立即停止刺激,即可迅速或逐渐恢复,不需特殊处理。然而也有例外,曾遇到一例病人,因气至病所诱出面肌痉挛复发,停针后,一直未能恢复。似这类病人应给予适当的治疗。二、器质性病变:可采用病损的对侧本经穴位,或同名经交叉对应点进行针刺治疗。疗效不满意时,宜配合俞穴注氧、耳穴压丸或贴磁、头针及病侧或对侧循经取穴治疗等方法。

病案举例

姜××,女,56岁。因慢性腰腿痛急性发作,于1975年4月23日来我科治疗。当时,予以0.5%普鲁卡因注射液5ml加维生素B121ml混合后,注射右环跳穴(患者曾作过普鲁卡因过敏试验,阴性)。在推药过程中,患者自觉一股酸胀感自注入处,沿大腿外侧缓慢传导至足背外侧。取针后二十分钟,酸胀感聚集于足外踝前下,半小时后,于右丘墟穴附近出现大拇指大肿物。第二日,患者来诊时,已肿至半个乒乓球左右大小,颜色青紫,压之疼痛,并诉腿外侧(相当胆经循行线路),仍酸胀难禁。即以三棱针局部刺络拔罐,拔出恶血15ml左右,顿觉轻松。六日后,于相当阳陵泉穴处又出现一直径约7cm的圆形青紫瘀班,复以上法刺络拔罐,外敷“治伤散”。自此,或三日,或五日反复出现同类瘀血斑共六个,且沿胆经线路逐次由下向上,异常感觉亦逐渐上移。于5月20日,患者自觉环跳穴处酸胀强烈,但局部未见异常,仍以刺络拔罐。拔去恶血7ml左右。此后,右腿十分轻松,功能障碍消失。经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按】

此例系我们十馀年所亲遇。对这一现象当时百思而不得一解。后来此例患者因其他病症作过针刺治疗及穴位注射,都未发现这类反应。迄今亦未见到类似报道。本例可供经络研究参考。

上一節 过敏反应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