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针灸意外 » 针灸反应 » 过敏反应
【內容】

临床表现

以过敏性皮疹最为常见,表现为:局限性(穴位周围区域)的红色小疹,或全身性的风团样丘疹,往往浑身发热,搔痒难忍,重者可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甚至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象细微。

过敏反应出现的时间:穴位注射常发生于即刻或不久,艾灸则须1至数小时,文献报道最长者达10小时。有因艾灸引起过敏者,以后往往可以在艾灸治疗时反复出现。

预防方法

一、询问病史针灸前,应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过敏史,特别对穴注射或艾灸有无过敏史。

二、预作试验穴位注射时,应按肌肉或皮下注射常规进行,对一些已知可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及维生素B1等),均应先作过敏试验并证明无反应者,方可使用。如原有穴位注射过敏者,则应慎用艾灸疗法。

三、慎察先兆艾灸或穴位注射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先兆时,应立即停止艾灸疗法或注射。

处理方法

有局部或全身过敏性皮疹者,一般于停止穴位注射或艾灸后几天内自然消退。在此期间宜应用抗组织胺,维生素C等药物,多饮水。如兼发烧,奇痒,口干,烦燥不安等症状时,可适当应用皮质类激素,如强的松,每日服20~30mg。中药凉血消风方剂也有效果。当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象细微时,除肌肉注射抗组织胺药物外,可肌注或静注肾上腺素,必要时,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

病案举例

例一(艾灸过敏)

李××,女,30岁。1975年3月18日初诊。患者妊娠8个月,于3月17日经某医院产科检查胎位为臀位,嘱患者回家每日早晚取膝胸卧位20分钟。翌日晚,患者自用市售艾卷,灸至阴穴20分钟,约一小时后,觉胸背,四肢搔痒。第三日晨,眼睑,口唇及面部浮肿且痒,背胸、腰及四肢发生风团样丘疹,搔痒难忍。拟诊为急性寻麻疹,予中药三剂服用,停用艾灸后,诸症状消失。夜间,她自拿艾条灸至阴穴,上述症状复现,且较前严重,并伴胸闷,呼吸困难。自述外阴亦肿,排尿困难。既住无过敏史。予服中药六剂后,症状消失(47)。

【按】

本例系艾灸至阴引起过敏性反应。表明:艾灸致敏可以反复发作,且症状有加重趋势,故在临症时,宜先了解有无此类病史,以避免造成病人不必要的痛苦。

例二(针刺过敏)

甘××,女,11岁。因腹股沟及右髋关节疼痛,曾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显效而转针灸科。患者无药物及其他物质过敏史,亦从未进行过针刺疗法的治疗。即予取左侧环跳、殷门、委中、承山。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15分钟。针刺时间下午3时(1984年11月16日),针后疼痛明显缓解。晚8时许,患者右下肢针刺处出现以针孔为中心,直径约8厘米的圆形红斑,略高于皮肤,剧痒。而同日注射维生素B1的针眼则未见此类红斑。当时未作任何处理,三天后红斑消退。为了证实此红斑是否确由针刺所致,于11月20日下午3时,再次针刺,取穴与手法同前,并选用高压消毒之新针具(前次针具为器械消毒浸泡消毒)。针后局部无变化,嘱停服一切中西药物。当晚8时左右,患者又出现类似红斑,而面积较前更大。其中最大的,直径达12厘米左右,斑区痒甚。未作任何处理,三天后红斑消退(48)。

【按】

本例为针刺所致的过敏应,临床十分罕见。其确切原因尚不得而知。须要指出的是,报道中的医生为了验证是否针刺过敏而再作此试验,这种使病人痛苦的做法显然是不足取的,另外,患者过敏处奇痒难忍而医者亦未作出任何处理,也是不应该的。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