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针刺麻醉 » 针麻发展史 » 奠基时期(1958~1966年)
【內容】

1958年8月30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师尹惠珠,采用针刺双合谷,在没有注入任何麻醉药的情况下顺利为一位患者摘除扁挑体。并在手术病史记录麻醉类别拦里,写上“针灸(双合谷)”字样,从而使之成为世界上首份针麻病例。

1958年9月5日,上海的《解放日报》,以“中医针灸妙用无穷,代替止痛药两针见分晓”为题,公开报道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针灸代替药物麻醉,摘除13例扁桃体获得成功的消息,并附照片两张。文章指出:“这种方法运用成功,对麻醉学也有所贡献。耳鼻喉科医生们认为,这个新发现对临床麻醉学的机转问题可能有新的发展”。

1958年11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研究工作资料汇编(第二辑)》一书中,发表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标题为“针刺代替麻醉为临床麻醉开辟了新的道路”的文章,该文对47例病人作了总结,表明针刺代替药物麻醉的手术成功率为80%。这是我国以论文形式发表的第一篇针刺麻醉的文章。

1958年12月5日,我国陕西省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孟庆禄医师首次用电针麻醉的方式摘除扁桃体获得成功。在此鼓舞下,该院口腔科、妇科以及外科都纷纷开展了针刺麻醉。12月8日,该院将电针麻醉成功的消息,直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报告。卫生部对此甚为重视,12月23日专门发电报表示祝贺,并希望:“再接再励,在电针穴位刺激代替麻醉手术方面,进行系统地研究总结,努力做出更大的成绩。”

针刺麻醉的产生,从表面现象上看似乎是偶然的机遇,实际上已具有必然性。几乎与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同时,湖北武汉医学院的柯渊旋等,在12月下旬也应用电针麻醉行扁桃体截除术获得成功,并将结果发表于该年第四期《武汉医学院学报》上(标明出版日期为1958年12月31日)。而山西运城地区,也是从1958年12月上旬开始试用针刺麻醉,至次年8月底,已开展40多种手术,累计病人达469例之多。

1959年2月,南京医学院翁瀛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体针麻醉的启示下,首先开展穴位注射麻醉,以0.5%普鲁卡因注射液,注于手及面部的几个穴位,为三位患者摘除了扁桃体。术后出血少,局部反应小,创口愈合亦较满意。之后不久,西安和上海的少数单位,也开始试用这种麻醉方法。

随着上海、西安等地针刺麻醉的应用,迅速在全国半数左右省市医务界中引起强烈反响。到1959年年底,全国十二种公开的医学杂志上,就发表了近三十篇关于针刺麻醉的文章。开展的省市计有上海、陕西、湖北、山西、河南、河北、江苏、湖南、江西、黑龙江、甘肃、广西等。针刺麻醉的手术,已涉及到临床各科达90余种,基本上是中、小型手术,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病例。而且,还对较大的胸腔手术,作了颇有意义的尝试。广西柳州结核病防治院外科医师高永波,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终于在1959年3月30日,仅凭小小的银针麻醉,为一名叫龚悦伦的肺结核患者,成功地打开胸腔,切除了右肺上叶。之后,他又做了十二例。可惜由于技术上的问题以及其他种种原因,未能坚持下去。

针刺麻醉在临床上的成功,引起了其他学科,主要是生理学工作者的浓厚兴趣。为了客观证实针刺确实在手术过程中具有镇痛作用。第四军医大学的范谨之等人,成为我国早期在动物(家兔)身上探索针麻原理的研究者之一。他们以电击兔鼻中隔前部引起头部移动为疼痛指标(这一设想是基于当时针刺麻醉手术以耳鼻喉科最为普遍),检测针刺“合谷”和“内庭”前后刺激阈值的变化。于1959年5月2日西安市举行的陕西省针灸论文报告会上宣读了他们题为“针刺局麻作用的实验研究”的论文,这是我国最早的针刺麻醉原理研究论文之一。

几乎同时,河北医学院生理教研组也进行了动物实验,观察家兔在电针麻醉时血管内感受性反射的变化,发现当电针刺激刚开始,动脉血压就出现增高,加压和减压反射都有特异性变化;并观察到这种反应在各动物之间有一定差异。另外,上海、湖南及陕西等地的研究者还针对针刺麻醉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切口痛等问题,进行针刺前后的患者痛阈、感觉阈及皮肤电位变化的对照研究,并检测了电针过程中正常人呼吸、脉膊及血压的变化。证实电针麻醉不是较深的麻醉,但有镇痛作用,且无副作用。还发现针刺麻醉的效果与病人精神状态有关,愈是情绪紧张,效果愈差。上述工作虽然还是初步的、粗浅的,但是,已经开始触及针刺麻醉研究的某些带根本性的问题。

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针刺麻醉研究室,以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工作为主线,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和研究了全国针刺麻醉,尤其是电针刺麻醉方面的实践经验,撰写成《针灸麻醉》一书,由西安人民出版社于1959年12月公开出版发行。这是我国针刺麻醉研究方面的第一部专著。在这本书中,共分三部分:总论、十四经常用麻醉孔穴和各论。在各论中系统地介绍了耳鼻喉科、妇科、口腔科、外科及眼科等数十种中小手术电针麻醉的取穴、操作及注意事项。尽管配穴、组方还不成熟,操作方法也较粗糙,适应病症有待筛选,但是,该书对针刺麻醉的推广普及,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1959年7月,全国中医经络针灸学术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其内容之一,就是交流刚刚诞生还不到一年的针麻工作的经验。在这次会议上交流针刺麻醉的文章虽只8篇(其中临床应用及研究5篇,动物实验研究3篇),但已经显示出其生命力。会议对针刺麻醉这一新事物表示肯定,指出“在各种手术中,应用针法进行麻醉,是针灸疗法的新进展”。

从1960年6月第1例开始,至1961年7月,上海第一结核病防治院与上海市针灸研究所一起,共做了针麻下肺叶切除术42例,其中37例成功。这一工作,引起了国家科学委员会和卫生部的重视。上海市卫生局将此列为医学科学研究的首要项目,指派专人负责,加强科研管理,调集全市有关学科力量共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1965年12月,国家科委以秘密级文件正式颁发了关于“针刺经络穴位麻醉应用于胸腔(肺)手术的临床研究成果报告”(档案号006915),报告上海第一结核病院与上海市针灸研究所用手针针麻临床施行肺切除手术186例,成功177例,占95.5%,失败9例,占4.5%。至此,针刺麻醉下肺切除,成为我国针刺麻醉史上第一个国家级成果。

针刺麻醉临床上继续向大手术进军。1965年11月,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陈公白医师和他的同事们首次用针刺麻醉,打开颅腔,为一名患者摘除了脑部肿瘤。至1966年2月,共完成28例,全部获得成功。1966年10月起,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顾﹛82﹜时,组织麻醉科、胸外科(包括胸、心外科),在上海市针灸研究所的配合下,对12名二尖瓣狭窄、心功能在二、三级的病人进行针刺麻醉下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

与此同时,针刺麻醉机理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1965年7月,在卫生部和上海市有关部门的组织下,集中全市针麻研究力量,成立上海市针刺麻醉协作组,分临床研究组和机制研究组,徐丰彦任机制组组长,张香桐任副组长(临床组组长为裘德懋)。下又分为几个专题组。包括对人体痛阈的测定,中枢神经系统的电生理研究,针刺“得气”研究,生化指标测定及进行动物模型的制作。另外,还有专门进行针麻时手术病人心理变化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结果。

北京结核病研究所于1965年在辛育龄医生带领下,学习了上海市第一结核病防治院的经验后,积极开展了优选穴位、呼吸管理和改进手术技术等研究工作,进一步简化了取穴和操作规程,使针麻更便于推广应用。在他们的带动下,从1965年8月份起,北京的一些主要医院都纷纷开展针刺麻醉。涉及的临床科包括神经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颌面外科、口腔科、妇产科、泌尿外科及普通外科。并采取多单位合作,进行大规模研究。特别是北京儿童医院,从1966年1月起,采取了基础麻醉加针刺的麻醉方法,对儿童患者施行手术。开展了小儿疝修补术、睾丸固定术、阑尾切除术等10种手术,共92例,结果成功89例,优良67例。鉴于小儿可以在较大的程度上排除心理因素的影响,对针刺麻醉效果的肯定有一定意义。

在原理研究上,北京也做了大量工作。

到1966年初,全国已有十四个省市开展针刺麻醉,并完成8734例针刺麻醉手术。其中,病历记录完整的为4197例。通过较广泛的实践和较深入的观察,特别是八年之久的经验积累,初步总结出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它具有以下优点:一、针刺麻醉病人处于清醒状态,能主动配合,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二、针刺麻醉具有调整手术病人生理功能的作用,对机体扰乱少;三、适于不宜用麻醉药物者。同时,一支包括临床、基础研究和仪器制造的队伍已经形成。

但针刺麻醉还存在取穴多、镇痛不全及个体差异等缺陷。另外,针麻机理的研究还属于刚刚起步。在这样的前提下,1966年2月28日,由国家科委和卫生部联合召开的针刺麻醉研究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开幕。参加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共170名。当时的国家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于光远与卫生部副部长钱信忠主持了会议。为了进一步发展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深入进行机理研究,会议决定将针刺麻醉的研究正式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会议于3月3日,制订并下达了“针刺穴位麻醉研究工作二年规划纲要草案(1966~1968年)”。其总的目标包括:(1)通过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达到进一步提高针麻效果,把现有的几项针刺麻醉临床研究成果拿到手,使之成为常规麻醉方法;(2)掌握针刺麻醉下机体反应和镇痛作用的规律,并运用它来指导临床实践,争取二年内对针麻机制有初步阐明。研究项目包括:(1)提高针刺麻醉效果,简化操作方法(做到手术时只需1~2人操作);(2)摸清针刺麻醉临床应用规律;(3)探讨针刺麻醉镇痛的本质问题;经络本质、针刺镇痛中体液因素的作用,查明穴位的特殊组织结构及针刺后局部组织形态的变化,探讨心理因素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寻找其他已知结构的未知功能与未知结构及其未知功能;(4)探讨针刺麻醉对机体各种功能的影响。

(表)我国各地开展针刺麻醉例数统计(1958年8月~1966年2月)

科别上海北京陕西*河北四川*江西山西*湖北哈尔滨南京沈阳天津青岛大连共计
神经外科262613▲165
眼科197140192▲35▲+4162633747
耳鼻喉科44336786▲18▲+1530+30▲▲143221010141954**
口腔科62556487▲45+25431695
颌面外科3935▲65▲129
颈部手术1332214▲20▲+3131197
胸外科3241453026▲+310415548
腹部外科249124259▲1102▲+758+9▲112▲▲12821
泌尿外科44923▲+21▲142
妇产科676109587▲69▲+120▲50112181642
骨科156683223154262
小儿外科8181
皮肤科55
肛门科6262
支气管造影及气管内插管1▲128+3▲1146252
其他10▲67784
共计23151769165034439993**57870724121024136468734**

*这些地区资料多为1958~1960年内数据

**表内数据拟有误。此系据原表录﹝原表附于“针刺穴位研究概述”(内部)一文之后,表一、二亦据该文附表﹞。按本表统计,总病例数为8463例

▲电针麻醉例数

▲▲耳针麻醉例数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