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針刺麻醉 » 胸部手術針麻 » 心臟手術針麻
【內容】

特點

針麻下施行心臟手術與一般針麻手術有共同點,又有針麻心臟手術的特殊性。因此,實施針麻心臟手術,除了熟悉針麻的一般規律,還必須熟練掌握心臟手術的麻醉知識。

針麻心臟手術與一般外科手術不同,大部份病人術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循環功能損害,其它重要器官的功能和體內代謝等有時亦可能存在障礙,病情比較複雜,麻醉和手術過程變化大,手術死亡率較高。但加強針麻過程各環節管理將有助于手術順利進行。心臟手術針麻處理總的原則是:(1)瞭解各種心臟病病理生理,充分估計術前病情,做好麻醉前準備工作;(2)掌握針麻的適應症并進行術前預測以選擇合適的病人;(3)選擇好穴位,掌握針刺方法,調節適宜的刺激強度;(4)熟悉各種麻醉藥和輔助用藥,保持麻醉平穩,減少機體各重要器官功能的影響,尤其心血管系統;(5)瞭解麻醉和手術可能引起生理變化,預防并及時處理各種併發症;(6)明確手術方案,為手術創造良好的條件。

針麻應用於心臟外科手術有其獨特效果,但不是說針麻能代替其它藥物的麻醉。因為心臟手術有些特殊要求,如降溫、降壓和體外循環甚至心臟暫時性停跳等,手術時間較長,隨時可出現險情,對麻醉要求高。

病例選擇

一、年齡在14歲以上,能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者。因為麻醉過程中病人清醒,剖胸後感覺局部沉重、悶脹不適,此時必須得到病人配合,進行緩慢的腹式呼吸加以代償。如病兒或精神緊張不合作者,常難以配合,往往表現煩躁不安,影響手術操作,增加手術的危險性。

二、診斷須基本明確,病變不十分複雜,手術時間較短者為宜。有報道認為針麻效果與手術時間長短有關,時間愈長愈差。針麻下病人意識清醒,心臟手術一般時間較長,特別是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朮,仰臥位時間較長,病人往往難以忍受。此外,病變複雜,術中變化較多,常可能出現凶險情況,需要隨時搶救,而針麻如不作氣管插管,將可能延誤治療;

三、無嚴重心臟功能損害,心功能在Ⅱ級以上,但無嚴重肺高壓或其它呼吸功能障礙。由於針麻不做氣管插管,進胸後可能發生縱隔擺動,導致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積,且呼吸活動增強,增加氧耗量,這對心肺功能有嚴重損害者極為不利。雖然臨床上有報道重症二尖瓣分離朮和二尖瓣置換朮選用針麻,并主張採用清醒氣管插管,以保證呼吸道通暢,充分供氧,進行輔助或控制呼吸。但已有明顯肺高壓,右向左分流或大血管錯位明顯紫紺、低血氧症病人應視為針麻的禁忌者。

四、無需作體表降溫的手術。由於針麻病人意識清醒,病人不能忍受冰浴或水袋降溫。

然而,針麻心臟手術的適應範圍,并非固定不變,它與針麻效果的提高,麻醉和人工心肺機的管理水平,外科技術熟練程度,以及麻醉、外科等醫務人員的互相配合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針麻方法

(一)術前及術中輔助用藥

術前酌情給東莨菪鹼,切皮前靜脈滴注哌替啶1mg/kg或芬太尼0.1mg,氟哌啶5mg,對呼吸功能差者須慎用。精神緊張或伴有心血管疾病者,術前可肌注苯巴比妥納或定安。頸椎後路手術皮膚切口大,出血多故常用0.125~0.25%普魯卡因(內加腎上腺素數滴)浸潤,不但可提高鎮痛效果,並有止血作用。剝離骨膜時有痛感,可追加哌替啶或局麻藥。高血壓及心功不全者不宜用加用腎上腺素。

(二)穴位處方

1.頸椎前路手術:雙側扶突穴;右側合谷及外關穴;髂骨取骨區切口旁針。

2.頸椎後路手術:雙側合谷、外關。

(三)刺激頻率

針麻儀電脈衝連續波刺激,扶突及髂骨旁針各為100Hz,合谷及外關各為2~4Hz。

(四)誘導時間

20~30分鐘。

針麻管理

高位頸椎脊髓病人手術、創傷大、範圍廣,出血多,且患者多為中年或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壓或冠心病,在術中易發生意外事故。因此,針麻手術過程中應加強麻醉管理。

一、保持呼吸道通暢

由於病人常伴有高伴截癱,呼吸抑制,尤其頸椎後路手術採用俯臥位時更易影響呼吸。寰樞椎脫位病人有顱骨牽引,移動體位時,呼吸亦易發生變化。因此,應嚴密觀察呼吸的改變,可應用記錄儀進行呼吸監護。對高位截癱病人呼吸功能較差者,宜面罩給氧。寰樞椎脫位病人在復位及鋼絲固定植骨融合時,若發生呼吸抑制,應加壓給氧。對呼吸有抑制的藥物應慎用,對術前已行氣管切開的病人,術中亦須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

二、維持循環穩定

術中密切注意血壓及脈搏的變化,因頸椎手術傷口較深,手術範圍較廣,時間較長,一般滲血較多,應及時輸液補血。應用骨水泥固定時可致血壓驟然下降,心率加快,應及時給升壓藥,保持血壓穩定。

高血壓病人要求術中血壓平穩,若血壓升高超過術前最高水平,可慎給利血平0.5~1mg,須防血壓驟降。因若鎮痛不全引起血壓升高者,可給哌替啶及氟哌啶。冠心病人術中宜心電監護,面罩給氧,輸液補血不宜過快,但亦須注意補足。

三、預防脊髓水腫

椎板減壓朮或椎板開門成型術中,為預防脊髓水腫,可使用氟美松磷酸鈉20mg靜脈滴入。

四、提高鎮痛效果

頸椎針麻手術仍有鎮痛不全,在切皮及剝離頸椎前筋膜時若發生鎮痛不全,均可給0.5%普魯卡因1~2ml局部浸潤。頸椎後路手術可用0.125%普魯卡因(100ml內加0.1%腎上腺素0.3ml)行皮膚及筋膜浸潤,除能提高針麻效果外,還可有利於止血。

針麻效果

針麻下施行頸椎手術效果肯定,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自1970年9月至1983年3月應用針麻施行頸椎前路手術共600例,針麻效果穩定,成功率達99%,Ⅰ、Ⅱ級率為91%。目前,已成為常規麻醉方法。對頸椎後路手術,亦多採用針麻。

對頸椎後路手術在輔助用藥相同的情況下,以針麻與局麻中局部麻醉藥用藥量進行對比觀察。切皮時;局麻中皮膚浸潤0.5%普魯卡因平均51.4ml;針麻中用0.125或0.25%普魯卡因36.6ml(折算成0.5%普魯卡因18.3ml);手術全過程普魯卡因總量:局麻中局麻藥平均用量90.4ml,針麻中局麻藥平均35ml,手術時間平均3小時50分,說明針麻有良好的鎮痛效果。

針麻優點

針麻下頸椎手術的優點是:

一、針麻對機體生理功能擾亂小

針刺對人體機能有調整作用,絕大部份病人術中血壓、脈搏及呼吸平穩,能順利完成手術,術後亦無嚴重併發症發生。

二、可避免誤傷重要組織

由於術中病人神志清楚,可主動與醫生配合,當術中觸及脊髓或神經根時,病人可主動向朮者反映感覺情況或肢體抽動,此時,可檢查損害情況及避免神經的損傷。又由於手術野出血少,凝血快,切口解剖層次清晰,可避免傷害重要組織。若用局麻,常因藥液浸潤致組織腫脹,影響解剖層次的清晰,以致影響手術操作,并易發生喉返神經的化學性傳導阻滯。

三、安全

頸椎病人特別是寰樞椎脫位病人,頸部不允許過伸或過屈活動,氣管內插管有一定危險,并易造成脊髓損傷,針麻下手術可避免上述問題,更顯示其安全的優越性。

四、術後恢復快

術後進食早,術後可以不輸液。目前,術後使用圍領固定,術後第一天即可坐起或下地,大大減少了術後併發症的發生,有利於康復。此外,針麻術後鎮痛時間長,可減少止痛藥的作用。

頸椎針麻手術效果雖較穩定,但存在鎮痛不全。通過穴位篩選及合理使用輔助用藥,可以提高針麻鎮痛效果。

針麻效果及優點

一、針麻效果

心臟手術的針刺麻醉效果,二尖瓣分離朮的Ⅰ、Ⅱ級率為70~80%;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朮的Ⅰ、Ⅱ級率為62~69%,表明其效果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優點

(一)安全、併發症少:針麻具有鎮痛作用,還有針刺的調整作用,而無全麻藥物的副作用。朮畢病人神志清醒,能與醫護人員配合,鼓勵咳嗽,深呼吸,術後肺部併發症明顯減少。針麻術後進食早,能早期起床活動,術後恢復亦較迅速。

(二)生理擾亂少:針刺麻醉除了血壓穩定外,對心肌亦無抑制作用,還可改善和增強心臟功能。

存在問題及對策

一、個體差異

許多資料已證實針刺鎮痛效果具有個體差異特點,臨床觀察術前病情和手術條件基本相同,應用相同穴位和刺激強度,針麻效果不完全一致,有的病人效果好,有的卻很差,這與個體差異有關。個體差異是影響針刺效果重要的因素,臨床實踐中,病人情緒穩定、耐痛性佳和耐針好能合作者,針麻效果好。有的學者對針麻手術病人術前用中醫辨證分型進行研究,也有的以手指血管容積脈搏波、皮膚電位和皮膚溫度等變化為客觀指標,觀察疼痛、冷和閃光等刺激以及電針對各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採用上述術前預測的方法,選擇針麻手術病人,可以提高針麻的效果,但操作比較複雜費時。近年臨床以術前試針反應、精神狀態、靜脈穿刺反應作為針麻效果的預測方法,結果較理想,為選擇適合針麻手術的病人以及確定輔助藥的應用提供了依據。

二、穴位特異性

穴位具有相對特異性。臨床上同一類手術,可按不同的取穴原則選取不同穴位,如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曾選用十組穴位,在耳針、頭針和體針均取得一定效果,但其Ⅰ級率還是有差別。通過大量心臟手術針刺麻醉實踐進行穴位篩選,目前心臟手術常用的穴位基本相同,如內關、合谷等。除了循經取穴之外,由於許多資料證實冠心病人針刺內關穴後,左心室射血時間指數延長,射血前期時間指數縮短,表示針刺可使心臟病人左室收縮功能得到改善。還有在循經取穴的基礎上,注意結合按神經節段分佈在手術區同節段或近節段取穴,例如二尖瓣分離朮取臂{3}、心俞、肺俞。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朮胸部正中切口取雲門等都是臨床行之有效較常用穴位。因此,重視穴位相對特異性,繼續尋找有效穴位仍是提高針麻效果的途徑之一。目前,認識比較一致的是穴位多少并不影響針麻效果,穴位選擇宜少而精,不宜過多,否則會給病人帶來不必要痛苦。

三、輔助用藥

針麻存在有鎮痛不全的問題,為了提高針刺鎮痛效果,可根據病人術前預測和試針反應以及手術刺激強弱,給以適量輔助藥,有助于針麻效果的提高。一般常用哌替啶作為術中輔助用藥,也有用定安等。近年有報告針麻手術用氟哌啶或氟哌啶醇非鎮痛性藥物,其結果用氟哌啶醇組麻醉Ⅰ、Ⅱ級率達90%,無一例失敗,未用氟哌啶醇組Ⅰ、Ⅱ級率僅74%,兩組相比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此外,有報道針刺與0.1%普魯卡因皮下浸潤合用亦明顯地增強了鎮痛效果,在針麻二尖瓣狹窄擴張朮及體外循環心內直視術中,切皮前靜注氟哌啶醇2.5~5.0mg靜注,切口或肋間神經用少量局麻藥,針麻效果有所提高,因此進一步研究針麻效果輔助用藥的關係,亦是研究提高針麻效果的關鍵問題之一。

四、手術操作的配合和技術改進

針麻過程中,外科手術操作的緊密配合是提高針麻效果的必要條件。針麻病人手術中各種感覺都存在,還存在鎮痛不全,這對手術醫生提出更高要求,操作要穩、準、好、快、巧並根據具體情況改變操作步驟和改進操作技術,創造新的手術方法,研究更好的醫療器械。與此同時,外科手術的發展也將促進針麻向前發展,擴大針麻手術範圍,增加手術種類和提高針麻手術效果。例如二尖瓣分離朮,為了雙側取穴,將左手外展抬高45度,正中切口將劈開胸骨改為電鋸鋸開胸骨,減少病人不適之感覺等。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