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針刺麻醉 » 腹部手術針麻 » 疝修補術
【內容】

病例選擇

一、腹股溝斜疝、直疝、股疝及交通性精索鞘膜積液需行疝修補朮者。年齡不限,小兒患者亦可在基礎麻醉後進行針刺穴位刺激。

二、嚴重高血壓、孕婦及精神病患者為相對禁忌症。

術前準備

一、做好針麻特點解釋工作,取得病人的同意與合作。

二、測定痛閾、耐痛閾,觀察針刺穴位反應,用腎上腺素作皮內試驗等進行術前預測,可確定是否適用針麻,并估計輔助用藥劑量。

三、術前一小時肌注苯巴比妥鈉0.1g或安定10~15mg。

針麻方法

一、穴位選擇

第一組:足三里、公孫(均雙側)。

第二組:肝俞、腎俞、橫骨、維道(均患側)。

第三組:足三里、公孫、橫骨、維道(均患側)。

以上三組為全國疝修補朮針麻研究協定處方。

第四組:切口局部穴位、足三里及耳穴:神門透交感(雙側)

二、操作方法

(一)橫骨穴進針方向,從內下向外上沿皮刺。維道穴則從外上向內下斜刺,深度達腹膜前,并取得針感。前者接正極,後者接負極。

(二)肝俞進針後斜向內下方觸及橫突,并越過橫突接近椎間孔方向。腎俞刺法亦一樣。

(三)切口局部穴位刺法:以五寸針從五樞穴透過維道穴與切口平行刺入,深達肌層;另取一針在大巨穴進針與切口平行刺入,至中線,深達肌層。通電後可見腹壁肌肉明顯震顫。另以五寸針在五樞穴外上方0.5cm處,向臍方向進針,深達肌層,以二寸針于曲骨穴以45°角向會陰方向刺入,通電後局部肌肉明顯震顫。

三、電脈衝刺激

電針儀應用,連續波。頻率:足三里、公孫、肝俞、腎俞為4~7Hz;橫骨、維道以及切口局部穴位等自10Hz開始,逐漸增至100Hz。

強度由弱至強,以病人能適應為度。同時根據手術創傷情況而增減刺激量,如切皮、暴露腹股溝管、切開疝囊前壁、游離近端疝囊和縫皮等手術步驟時,應加大強度,創傷輕時,強度亦隨之減弱,避免始終只用一個強度刺激。

誘導時間為20~30分鐘。

四、術中輔助措施

(一)鎮靜、鎮痛藥的輔助應用

1.切皮前10~15分鐘,根據患者個體差異,必要時給予靜滴哌替啶1~1.5mg/kg,或芬太尼2~3ug/kg。

2.分離疝囊時如有牽拉痛,可追加上述劑量一半。

(二)神經阻滯劑的應用:一般採用0.5%普魯卡因2~3ml,必要時在疝囊高位作局部浸潤,減輕牽拉反應。

(三)指導病人做腹式呼吸配合:如疝囊頸部高位縫合後,欲收緊縫線時,可令病人做腹式呼吸,于呼氣時收緊結紮。又如重建腹股溝管時,在縫合過程中,亦必須以此配合,使腹肌盡量放鬆,利于手術操作。

針麻效果

針麻應用於疝修補朮,經過全國各地多年臨床實踐,針麻效果得到不斷提高。1975年全國疝修補朮針麻臨床研究協作組統計3015例,成功率89.8%。按統一規定的三組穴位處方,各組平均Ⅰ、Ⅱ級率分別為62.6%、59.7%和66.2%。

病例選擇

前列腺肥大症經泌尿科確定需要手術的患者,一般可以選用針麻。對於體格消瘦,腹壁較薄,前列腺腺體不太大,粘連不甚嚴重者,選用針麻效果更好。對於年老體弱,又伴有某些心血管系統疾患或其他重要臟器病損,選用藥物麻醉有困難者,亦可考慮選用針麻。但對於腹壁肥厚,嚴重高血壓症,腺體太大,粘連較多,需要腹壁鬆弛者,針麻下手術就不太適合。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