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浏览器未开启Javascript!本网站利用它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若未开启它,除了导致部分网页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浏览效能也会较差!


home
search
AD
针刺麻醉 » 腹部手术针麻 » 阑尾切除术
【內容】

病例选择

阑尾炎是外科疾病中最常见、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它虽是下腹部较小手术,但同样要求术中镇痛好、肌肉松弛和内脏反应轻。由于阑尾位置变化多,局部炎性水肿、粘连、包块形成甚至穿孔等原因,常使手术难度增加,对麻醉要求亦高。

急、慢性阑尾炎一般均可施行针麻手术。对于有药物麻醉禁忌和有内科合并症者尤可首选。据临床观察下列病例一般不宜选用针麻:年幼或对针麻特别紧张而不合作者;阑尾炎已形成包块或穿孔形成腹膜炎者;术前诊断不明确,需行广泛探查者;估计阑尾异位或腹壁脂肪肥厚者。

术前准备

一、详细了解病情,明确阑尾所在位置,力求准确估计术中可遇到的情况,以便稳、准、轻、快地找到阑尾。

二、如实告诉病人有关针麻特点,解除其顾虑和紧张,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

三、指导病人作深而慢的腹式呼吸,以便在探查阑尾位置、进行切除时,能密切合作,减轻腹肌紧张和恶心反应等。

针麻方法

一、穴位处方

体针:足三里、内关(均双侧或右侧),切口旁压痛敏感点。

耳针:阑尾穴透小肠穴、肺(均右侧),必要时加神门或交感。

体针-耳针:

体穴:足三里、内关;耳穴:阑尾穴透小肠穴、肺(均右侧)。

二、刺激方法

(一)手法运针:捻转角度90~360°,提插幅度为10mm以下,频率10~200次/分。

(二)电脉冲刺激:G6805型电麻仪,连续波频率3~50Hz,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诱导时间约30~40分钟。

三、术前用药

阑尾切除术的术前用药同脾切除术。

四、术中辅助措施

针麻阑尾切除虽较安全,但常因个体差异,病变情况、外科手术情况和内科合并症使术中病人变化不同,因此仍应严密观察。对术中出现的不同情况,予以适当辅助措施,以解决术中可能出现的镇痛不全,肌松欠佳和内脏反应过大等问题。

(一)阻滞药物剂的应用

1.局麻药的应用:一般用0.5~1%普鲁卡因(如果过敏者,改用1.5%利多卡因或0.25~0.5%布比卡因),视病人精神紧张、耐痛程度及针刺效果,在必要时于皮下用2~3ml作浸润。在钳夹阑尾系膜血管前,于其根部,钳夹之近端准确地用0.5%普鲁卡因0.5~2ml作系膜封闭。这样可提高针麻效果,减少因切断阑尾系膜而引起的胃部不适感。

2.针麻与小剂量硬膜外阻滞复合应用;估计阑尾粘连严重,阑尾在盲肠后位或位置较深,手术难度大者,可采用这样复合方式麻醉,即在术前放置硬膜外腔导管,视术中需要加注局麻药,一般用1.5%利多卡因3~5ml,一次推入。即可达到较好效果。

(二)安定镇痛药的应用

1.以芬太尼0.1mg加入25~50%葡萄糖溶液20ml稀释后,静脉快速推注。如体重超过50kg,可按2ug/kg量增加。必要时可重复注射一次。

2.若病人精神过分紧张,可用氟哌啶2.5mg、芬太尼0.1mg加放25~50%葡萄糖溶液20ml稀释后,于进腹腔前或病人诉痛时静注。

3.以灭吐灵20mg加入25~50%葡萄糖溶液20ml中,进腹腔前缓慢静注。

针麻效果

药物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对生理功能扰乱大,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另外,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常不能很好禁食而急需手术,致术中呕吐,误吸更是药物麻醉一大威胁。而针麻则对脊柱畸形、药物过敏及高血压、冠心病等合并症者尤为适用。

经过多年来临床研究,针麻下阑尾切除术不但能克服药物麻醉的不足,且成功率亦有所提高,据全国不完全统计,1975~1983年6月底止,共有针麻阑尾切除术17858例,Ⅰ、Ⅱ级率为67.86%。为了进一步提高针麻效果,认为加强穴位筛选、刺激方法研究和外科操作改进等是非常必要的。

影响阑尾手术针麻效果的因素分析如下:

1.患者年龄、性别、体型、职业以及针刺穴位与针麻效果无明显关系。

2.手术情况,尤其阑尾位置变异与否、粘连程度大小,均会影响手术难易,而手术难易针麻效果影响较大,手术难者效果较差,容易者效果较好。

3.手术时间长短与针麻效果密切,时间短针麻效果好,反之,则效果差。

4.阑尾病变轻重与针麻效果亦有一定关系,单纯型针麻效果好,穿孔型效果较差。

以上三项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1)。

上一節 胆道手术
疝修补术 下一節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