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针刺麻醉 » 腹部手术针麻 » 胆道手术
【內容】

病例选择

针麻下进行胆道手术,主要包括胆囊造瘘、胆囊切除术等。比较复杂的胆道手术如胆道探查以及胆总管引流术等,各地采用针麻的尚不多见。

凡已确诊急、慢性胆囊炎、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或胆道蛔虫症等疾患。尤其急性胆道疾患并发高热、寒战、黄疸、休克以及全身情况很差,但又必须进行手术抢救者,均可考虑选用针麻。胆囊炎患者一般体型多肥胖,估计针麻下手术操作有困难者,慎用针麻。

术前准备

一、术前访视病员,耐心解释胆道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反应,指导病员用深而慢的腹式呼吸进行配合。如有中毒性休克及其它高热等症状,应详细阅读病史,了解各项化验指标,判断休克情况,做好各项抗休克措施的配合。

二、术前试针,并作基础痛阈、耐痛阈测定。一般病人情绪安定、手术要求迫切,基础痛阈高,耐针力强,针刺穴位后耐痛阈升高者,针麻效果较好。

三、由于胆道疾患比较复杂,对麻醉要求高,术前一般均需预先放置硬脊膜外腔导管,必要时便于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阻滞或更换麻醉。

针麻方法

一、穴位处方

体针

阳陵泉(或胆囊穴)、足三里、太冲、胆俞(均双侧),合谷、内关(均右侧)。

体针-耳针

合谷、内关(均双侧),耳穴:神门透胰胆、交感、肺、松肌点(在胃、肝、脾三穴之间,进针后透向耳中穴。)

二、刺激方法

(一)体针穴位电脉冲刺激频率200Hz。耳针穴位用G6805型电麻仪输出的连续波,频率为1~2Hz。

(二)耳穴的手法运针刺激,只采用捻转不宜进行提插。捻转幅度为180度左右,频率120次/分左右。注意保持针体位置,不要变换针尖方向,用力轻柔均匀,使针感适中。

诱导时间:30~40分钟。

三、术前用药

术前一小时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切皮前15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哌替啶50mg。

四、术中辅助措施

胆道手术难度大,内脏反应比较多,对麻醉要求比较高,除定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注意病人术中受生理扰乱后变化情况外,手术者和麻醉者都必需及时、有效地采用一些辅助措施,这对提高针麻效果是必不可少的。

(一)用局麻药进行迷走神经和内脏神经封闭

1.沿胃体底部暴露膈肌食管裂孔,用22号长注射针头,在直视下于食管左前侧刺入浆膜下,并顺此向上直达食管裂孔上缘,用1%普鲁卡因5ml以阻滞左侧迷走神经。用类似的方法,于食管右侧,刺入食管后方的膈肌食管裂孔上缘,阻滞右侧迷走神经。操作时应紧沿浆膜下进行,切勿刺入胃和食管腔内。

2.在小网膜处扪及腹主动脉,于胰腺上缘,腹主动脉两侧各注射1%普鲁卡因5ml,以阻滞左右内脏神经。

(二)镇静、镇痛药的辅助应用

若腹壁镇痛不全,应给予静滴氟哌啶(醇)2.5mg和芬太尼0.1mg;若游离胆囊或暴露总胆管时出现放射性肩背部疼痛时,可静滴哌替啶25mg;若有恶心、呕吐时,可静滴灭吐灵10mg。

(三)肌松剂的辅助应用

对部分病灶复杂、粘连广泛,因而暴露总胆管和游离胆囊、探查胆道等有困难者,需要肌松配合,应及时静滴汉肌松36mg,但需注意加强呼吸管理,同时供氧或面罩给氧。

(四)抗休克措施

若有胆道疾患并发中毒性休克在针麻下作胆道手术者,应采取抗休克综合处理。

针麻效果

胆道处于上腹腔的深部,进行手术时比胃、脾等其它上腹部手术对腹部肌肉松弛的要求更高,所以针麻下手术难度大,往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胆道外科疾患并发中毒性休克者,不宜应用其它麻醉时,采取针麻进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造瘘术,有其独特优点,在其它抗休克措施配合下,易于保持术中生理功能的稳定,安全地度过手术。据报道,胆道疾患并发中毒性休克者74例,在针麻下进行手术,并配合其它抗休克措施,其成功率为98.6%,Ⅰ、Ⅱ级率为75.6。

上一節 脾切除术
阑尾切除术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