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針刺麻醉 » 腹部手術針麻 » 脾切除術
【內容】

病例選擇

一、晚期血吸虫病脾腫大、瘧疾引起的巨脾症或伴有脾功能亢進者;

二、閉合性損傷引起的脾破裂;

三、對於晚期血吸虫病的巨脾症併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其它抗休克措施的配合下,進行搶救性手術也有報道。

術前準備

一、術前要訪視病人,詳細詢問病史,判明脾臟大小和活動度,同時要解除病人思想顧慮,做好解釋工作,尤其教會病員做好腹式呼吸和放鬆腹壁練習,以便托脾時能主動配合手術,減少鼓腸、噁心、嘔吐等內臟反應,取得密切合作。

二、對病人進行基礎耐痛閾和耐針力測定。一般來說,病人情緒鎮靜,手術要求迫切,基礎耐痛閾高,耐針力強,針刺穴位後耐痛閾升高者,針麻效果比較好。

三、術前估計部分病人針麻效果差,或手術難度較大,須作好改變麻醉方法的準備,如預先放置硬脊膜外腔導管等。

針麻方法

一、穴位處方

(一)體針:

1.地機透陽陵泉或足三里、大包、脾俞、大腸俞(均為雙側)。

2.足三里、內關、鳩尾、章門。

(二)耳針:

脾、肺、神門、交感。

(三)鼻針:

耳、脾、肺、胃。一般多用透穴法。

二、刺激方法

體針穴位,電麻儀選用連續波頻率10~20Hz。鼻針或耳針穴位,電麻儀選用連續波頻率3~4Hz,一般電流強度4~8mA。

誘導時間約為30分鐘。

三、術前用藥

術前30分鐘肌注苯巴比妥鈉0.1g、東莨菪鹼0.3mg、哌替啶50mg。

四、手術操作

(一)切口:一般採取左肋緣下斜切口,這樣肌松較好,暴露亦滿意,也有用上腹正中切口者,但切口不宜過小,一般上至劍突,下達臍孔上緣。

(二)挽脾:這是針麻下脾切除朮的成功關鍵。在肌松不夠滿意的情況下,一般採用先挽出脾臟,後分離韌帶的辦法,使手術成功率和速度均大大提高。但是在可能情況下,還應以先分離一部分韌帶,特別要先分離脾、胃韌帶,以便一旦發生意外出血時,便於迅速控制脾蒂止血。如果脾縮小,暴露有困難時,則可選出脾臟而後分離韌帶。對於脾蒂有炎症而短脆者,在挽脾時,要細心防止脾蒂斷裂。對於巨大脾臟,可先結紮脾動脈,讓脾血回流,以縮小脾臟,并使脾臟柔軟,這樣操作比較方便而且安全。

(三)廣泛粘連時,依粘連性質作不同處理。對於薄膜狀或束帶狀粘連,採取鈍性或銳性分離後,迅速挽出脾臟,用熱鹽水紗墊壓迫止血。對於緊密板帶狀粘連,則作包膜下剝離,對粘連特別緊密的地方,可留下一部分脾包膜,以利于縫合止血。如粘連牢固,不可強行挽脾,以免發生撕裂出血,為減少分離粘連時出血,應爭取先結紮脾動脈為穩妥。

四、術中輔助措施

在行巨脾手術時,進腹後對腹膜刺激,內臟牽接反應與肌肉緊張等,常成為針麻失敗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須依據不同情況,採取必要而及時的輔助措施,方能提高針麻優良率和成功率。

(一)在挽脾或胃腸鼓出時,應囑病員作緩慢深呼吸,使腹肌放鬆以利操作。

(二)處理腹膜、內臟神經比較豐富的部位時,可預先應用少量0.5~1%普魯卡因浸潤。

(三)切皮時精神緊張、腹壁痛覺明顯時,可靜滴哌替啶50mg,或氟哌啶2.5mg、芬太尼0.1mg。若有內臟牽拉反應,可靜滴滅吐靈10~20mg等。

(四)腹肌緊張時,可適量應用肌松劑,常用有漢肌松32mg,靜滴:多用在需要肌松輔助的手術步驟,如處理脾臟上極粘連、挽脾、關腹等階段,應用肌松劑常規加強呼吸管理并供氧。

針麻效果

脾切除朮的針麻,在血吸虫病地區應用較多,據浙江、江西、雲南、武漢、上海以及部隊醫院等單位不完全統計,已有1902例臨床報道,成功率達93%左右。脾切除朮雖然在托脾等重要手術步驟上,對腹肌鬆弛的要求比較高,而針麻的肌松效果尚不能令人滿意,在此若給予必要的肌松劑輔助,針麻效果優良率就會大大升高。

上一節 胃手術
膽道手術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