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针刺麻醉 » 腹部手术针麻 » 脾切除术
【內容】

病例选择

一、晚期血吸虫病脾肿大、疟疾引起的巨脾症或伴有脾功能亢进者;

二、闭合性损伤引起的脾破裂;

三、对于晚期血吸虫病的巨脾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其它抗休克措施的配合下,进行抢救性手术也有报道。

术前准备

一、术前要访视病人,详细询问病史,判明脾脏大小和活动度,同时要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做好解释工作,尤其教会病员做好腹式呼吸和放松腹壁练习,以便托脾时能主动配合手术,减少鼓肠、恶心、呕吐等内脏反应,取得密切合作。

二、对病人进行基础耐痛阈和耐针力测定。一般来说,病人情绪镇静,手术要求迫切,基础耐痛阈高,耐针力强,针刺穴位后耐痛阈升高者,针麻效果比较好。

三、术前估计部分病人针麻效果差,或手术难度较大,须作好改变麻醉方法的准备,如预先放置硬脊膜外腔导管等。

针麻方法

一、穴位处方

(一)体针:

1.地机透阳陵泉或足三里、大包、脾俞、大肠俞(均为双侧)。

2.足三里、内关、鸠尾、章门。

(二)耳针:

脾、肺、神门、交感。

(三)鼻针:

耳、脾、肺、胃。一般多用透穴法。

二、刺激方法

体针穴位,电麻仪选用连续波频率10~20Hz。鼻针或耳针穴位,电麻仪选用连续波频率3~4Hz,一般电流强度4~8mA。

诱导时间约为30分钟。

三、术前用药

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1g、东莨菪碱0.3mg、哌替啶50mg。

四、手术操作

(一)切口:一般采取左肋缘下斜切口,这样肌松较好,暴露亦满意,也有用上腹正中切口者,但切口不宜过小,一般上至剑突,下达脐孔上缘。

(二)挽脾:这是针麻下脾切除术的成功关键。在肌松不够满意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先挽出脾脏,后分离韧带的办法,使手术成功率和速度均大大提高。但是在可能情况下,还应以先分离一部分韧带,特别要先分离脾、胃韧带,以便一旦发生意外出血时,便于迅速控制脾蒂止血。如果脾缩小,暴露有困难时,则可选出脾脏而后分离韧带。对于脾蒂有炎症而短脆者,在挽脾时,要细心防止脾蒂断裂。对于巨大脾脏,可先结扎脾动脉,让脾血回流,以缩小脾脏,并使脾脏柔软,这样操作比较方便而且安全。

(三)广泛粘连时,依粘连性质作不同处理。对于薄膜状或束带状粘连,采取钝性或锐性分离后,迅速挽出脾脏,用热盐水纱垫压迫止血。对于紧密板带状粘连,则作包膜下剥离,对粘连特别紧密的地方,可留下一部分脾包膜,以利于缝合止血。如粘连牢固,不可强行挽脾,以免发生撕裂出血,为减少分离粘连时出血,应争取先结扎脾动脉为稳妥。

四、术中辅助措施

在行巨脾手术时,进腹后对腹膜刺激,内脏牵接反应与肌肉紧张等,常成为针麻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依据不同情况,采取必要而及时的辅助措施,方能提高针麻优良率和成功率。

(一)在挽脾或胃肠鼓出时,应嘱病员作缓慢深呼吸,使腹肌放松以利操作。

(二)处理腹膜、内脏神经比较丰富的部位时,可预先应用少量0.5~1%普鲁卡因浸润。

(三)切皮时精神紧张、腹壁痛觉明显时,可静滴哌替啶50mg,或氟哌啶2.5mg、芬太尼0.1mg。若有内脏牵拉反应,可静滴灭吐灵10~20mg等。

(四)腹肌紧张时,可适量应用肌松剂,常用有汉肌松32mg,静滴:多用在需要肌松辅助的手术步骤,如处理脾脏上极粘连、挽脾、关腹等阶段,应用肌松剂常规加强呼吸管理并供氧。

针麻效果

脾切除术的针麻,在血吸虫病地区应用较多,据浙江、江西、云南、武汉、上海以及部队医院等单位不完全统计,已有1902例临床报道,成功率达93%左右。脾切除术虽然在托脾等重要手术步骤上,对腹肌松弛的要求比较高,而针麻的肌松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在此若给予必要的肌松剂辅助,针麻效果优良率就会大大升高。

上一節 胃手术
胆道手术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