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針刺麻醉 » 顱腦手術針麻 » 顱腦手術針刺麻醉
【內容】

病例選擇

根據目前針麻所能達到的水平,顱腦手術選用針麻的病例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年齡一般在18歲以上,對某些年齡雖不滿18歲,但能合作者,也可考慮。

二、病人意識清醒,能基本合作,愿意接受針麻。

三、病人不聾不啞,沒有明顯的精神、智力障礙,能確切地應答和表達。

四、各類顱內腫瘤、血管畸形、腦膿腫、某些動脈瘤、急性或慢性顱內血腫及頭皮、顱骨病變等。

五、對有癲癇發作史者及估計術中可能產生大量出血者,如巨型腦膜瘤、動脈瘤、血管畸形等應謹慎使用;

六、至於病變部位深在(如松果體瘤、斜坡腫瘤等)或病變範圍廣泛者,雖非針麻絕對禁忌,但應根據病變局部和全身情況慎重選擇,以策安全。

術前準備

一、術前準備

(一)按神經外科要求作好術前定位、定性診斷及採用相應的對症治療措施(手術當天,術前不用止痛麻醉藥);

(二)做好解釋工作,取得病人的同意與合作;

(三)可選擇痛閾、耐痛閾、指端血管容積、心率、針刺穴位反應、靜脈穿刺反應、縫巾反應等項指標進行術前預測,從而確定是否適用針麻以及輔助用藥方式;

(四)按神經外科要求準備頭皮,手術時保持空腹,術中禁給飲食。

二、術前和術中輔助用藥

(一)術前1小時肌注苯巴比妥鈉0.1g,有精神症狀或過度興奮者可增至0.2g;有癲癇發作史或估計術中可能產生癲癇者,除肌注苯巴比妥鈉0.2g外,術前半小時還可用5%大侖丁5ml肌注,或安定5~10mg肌注或靜注;還可根據需要肌注阿托品0.5mg或東莨菪鹼0.3mg。

(二)在切皮前15分鐘肌肉注射或靜脈緩滴哌替啶1mg/kg體重(或芬太尼2微克/kg體重)及肌注或靜注氟哌啶醇或氟哌啶5mg;手術時間超過2小時,如需追加,可按原劑量一半計算。

(三)術前預測針麻效果可能欠佳者,可加用0.1%普魯卡因(不超過150ml)代替生理鹽水作頭皮下浸潤。

針麻方法

針麻一般多採用電針,連續波,刺激強弱以病人能適應為度。在切開硬膜後可留針停電,至縫合硬腦膜時再通電。誘導時間為20~30分鐘。取穴和刺激頻率按手術部位不同分述如下。

一、前顱窩手術:

在以下三組穴中可任選其一。在患側(即手術側)取穴,冠狀切口可雙側取穴。為加強頭皮切口時鎮痛效果,誘導時三組穴都可加用切口旁針,頻率16~32Hz,至誘導結束時拔除。切口旁針一般採用健側攢竹透患側魚腰,28~30號針,二寸長,于眉頭凹陷中(攢竹)垂直刺入,至病人有酸、脹、重感覺,再斜行透入眉中心凹陷處(魚腰),同時如用患側率谷透頷厭,以28~30號針,二寸長,于耳尖直上一寸五分(率谷)垂直刺入,至病人有酸、脹、重感覺,再斜行透入頷厭(頭維下一寸,讓病人咀嚼時,顳肌最高處);此二切口旁針電針刺激可聯在一起,前者用負極,後者用正極。三組穴位如下:

1.顴髎:頻率8~16Hz,用負極,正極置於耳垂。用30號針,二寸長,在目外眥直下,平鼻翼外(顴骨下綠)垂直刺入至病人有酸、脹、重感覺時(約1寸深),然後將針拔至肌層,沿顴骨表面,向目外眥方向斜行刺入約2寸。

2.耳穴:緣中透皮質下、神門透腎、交感、肺,共四根針。頻率8~16Hz。前二針為負極,後二針為正極。皆用30號針,一寸長。

3.金門與太衝:頻率2~3Hz,金門用負極,正極置於太衝。

二、顳頂枕手術:

在以下二組穴位中可選其一,皆在患側(即手術側)取穴。

1.體針:金門(負極)、太衝(正極),用30號針,二寸長,頻率3~7Hz;風池透安眠2(正極),30號針,二寸長,上星透囟會(負極),28號針,三寸長,頻率16~32Hz。

2.耳針:緣中透枕顳(負極,一寸針),肺(正極、一寸針),神門透腎(正極,一寸針),交感透太陽(負極,一寸半針),頻率皆為8~16Hz。

三、後顱窩手術:

也有二組穴位任選擇,皆在手術側取穴。

1.體針:大椎透啞門方向(負極,透針在皮下),後頂透腦戶(正極),頻率16~32Hz;足臨泣(負極)翳風(正極),頻率3~7Hz。

2.耳針:腦幹透皮質下、神門透腎、交感、外肺。頻率8~16Hz。前二穴為負極,後二穴為正極。

針麻管理

一、術中要求

(一)術中應嚴密觀察病人反應并及時加以處理。

(二)參加手術的醫務人員要求穩、準、輕、快地進行手術操作,并結合針麻特點不斷改進和提高手術技術,術中與病員保持密切聯繫,取得病員合作。

(三)手術開始可在頭皮下注射生理鹽水加腎上腺素,以利止血及分離皮瓣,最大劑量為生理鹽水150ml加腎上腺素0.3ml。

(四)皮膚和肌肉止血盡少應用單極電凝,皮瓣和肌肉盡量避免鈍性分離。

(五)翻開骨瓣時,防止損傷硬腦膜。

(六)硬腦膜血管宜縫夾止血,盡少採用單極電凝。

(七)顱內壓增高者應在手術開始或剪開硬腦膜前採取必要的降低顱內壓措施(應用脫水劑、腰穿、腦室穿刺放液等)。

(八)腰穿、腦室穿刺及牽拉腦葉引流腦脊液應緩慢進行,防止顱內壓急劇波動;

(九)術中病人如發生噁心、嘔吐或血壓、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的明顯變化時,應暫停手術,採用相應措施,待恢復正常後再繼續手術。

(十)沖洗朮野應用溫鹽水緩衝。

以上十點是全國神經外科針麻研究協作組組織24個單位通過大量臨床實踐而獲得的共同經驗,對提高顱腦手術的針麻效果和手術的安全性至關重要。要做到這十點,必須台上台下、醫生病人、手術者、麻醉師和輔助人員互相協作、密切配合。

二、術後處理

(一)按神經外科要求作好嚴密觀察及治療護理。

(二)病人意識清醒,無噁心、嘔吐者,術後可以進食。

(三)加強術後隨訪,注意瞭解病人對手術的感受和意見。

針麻效果

顱腦手術按部位不同可分為前顱窩手術、顳頂枕手術和後顱窩手術。大量臨床實踐證明,針麻適用於各種部位的顱腦手術,總成功率在90%以上,尤其是對前顱窩手術,針麻效果可靠、重複性強,成功率達95%。經全國各單位多年的臨床協作研究,發現性別、年齡、職業、血型、體格情況、手術體位和手術時間的長短不同與顱腦手術的針麻效果無明顯關係,而以下几個方面則與針麻效果有關。

一、穴位配方:

針麻實踐證明,穴位配方的特異性并不十分顯著,一個配方可做多種手術,同一手術也可用多個配方。顱腦針麻手術各單位原有很多不同穴位配方,經多年篩選,全國各單位最後統一認定在上面所述的七組穴位配方鎮痛效果較好、應用較廣,可視為常規協定配方,供大家選用。其中前顱窩手術有三組穴位配方,顳頂枕手術有二組,後顱窩手術也有二組。根據臨床經驗,大家一致認為,如在循經取穴的基礎上,注意結合按神經節段分佈,在手術區同節段或近節段取穴,以及在手術切口周圍取局部穴,往往可以提高鎮痛效果。

二、刺激頻率和強度:

電針刺激的頻率視穴位離手術部位的遠近而異,近節段者為8~16Hz,遠節段者2~3Hz。刺激強度則應根據患者對針刺的耐受程度、體質強弱和手術進行的步驟來確定。在較長時間內用同一種強度進行刺激,容易使患者疲勞,影響鎮痛效果,故應根據手術的進度及時調整,如切開和縫合頭皮時必須加大刺激強度。

三、輔助用藥:

為了增強鎮痛效果,針麻一般都用哌替啶作為術中輔助用藥。近年來,在顱腦針麻手術中又推廣應用氟哌啶醇或氟哌啶,臨床實踐證明它有較好的鎮靜、鎮吐作用,對於提高鎮痛效果,抑制低顱壓或腦膜鞍隔反應具有良好效果。不久前又發現在針刺與0.1%普魯卡因頭皮浸潤合用時明顯地增強了鎮痛。經不同單位的動物實驗、自身雙盲試驗和測定各種濃度普魯卡因對人體神經感覺傳導的影響,都證明0.1%普魯卡因無明顯止痛效果,對神經傳導沒有明顯阻滯作用,只有當普魯卡因的濃度達到0.2%時,才開始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因此,可以將0.1%普魯卡因視為輔助用藥,對術前預測估計針麻效果較差者加用之。實施以來,基本上解決針刺鎮痛不全的問題。至於0.1%普魯卡因既無麻醉作用,雖不能達到手術止痛的目的,但卻能明顯提高針刺鎮痛效果,其原因則有待進一步研討。

四、個體差異:

針刺鎮痛效果具有個體差異,如能預測這種差異性,則有助于選好針麻病人,提高針麻效果。已有的研究結果證明可以用痛閾、耐痛閾、心率、手指血管脈搏波、皮膚溫度、靜脈穿刺時痛反應,試針反應及手術中鋪巾時縫巾的痛反應作為預測指標。但其中有些指標的測定比較費時而複雜,難以實際應用和推廣。近年來在實踐中推廣以術前試針反應,精神情緒狀態、靜脈穿刺反應及縫巾反應作為簡易的顱腦手術針麻效果預測方法,結果較為理想,為選擇病人及確定輔助用藥提供了客觀依據。

五、精神心理因素:

針刺確有鎮痛效果,并非暗示作用,這一點已為大量的實驗和臨床研究所證實,也為眾所公認。但病人的精神情緒狀態對針麻效果的優劣也確有一定的影響。曾對218例顱腦針麻手術病人進行了臨床觀察和研究,情緒鎮靜者127例,僅1例失敗,情緒緊張者91例,則有10例失敗。這說明精神心理因素可影響針刺鎮痛效果。因此,進行術前訪視,提高病人對疾病作鬥爭的信心,取得病人的合作是很重要的。

六、手術部位:

由於頭部經絡走行和神經分佈的特點,加上不同部位肌肉分佈的不同,顱腦針麻手術各個部位的效果存在一定差異。前顱窩手術的針麻效果最好,後顱窩手術次之,顳頂枕手術的針麻效果較前二者稍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