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針麻方法

一、穴位處方:

常用的有以下兩組。

(一)耳針:腎上腺透內鼻、神門透交感。

體針:巨髎透四白、合谷、支溝。

(二)四白、巨髎、合谷、支溝。

二、刺激頻率:

耳針及合谷、支溝4~7Hz;巨髎、四白30~50Hz。

三、誘導時間:

20~30分鐘。

四、輔助用藥:

術前二小時口服苯巴比妥0.1g。術前30分鐘肌注哌替啶1~2mg/kg體重,部分加用異丙嗪25mg或氟哌啶5mg。

針麻效果

對部分情緒穩定,病變局限,出血較少的病員,應用針刺麻醉進行鼻側切開朮,可取得較好效果。

手術操作及注意事項

針麻病員處于清醒狀態,尤其頭部手術,病員感覺敏感,因此必須改進手術操作方法,有利於提高針麻效果。

針麻鼻側切開朮有9個主要操作步驟:(1)切皮;(2)暴露鼻側骨壁;(3)咬除鼻骨及梨狀孔邊緣骨質;(4)鑿開上頜竇前壁檢查竇腔;(5)鑿斷上頜骨額突;(6)鑿開鼻腔外側骨壁組織,將鼻腔腫瘤連同鄰近鼻甲一并切除;(7)清理朮野、電灼;(8)鼻腔填塞;(9)切口縫合。一般以切皮、咬除骨質、切開鼻腔外側壁及電灼四個手術操作步驟最易出現疼痛。在切皮前,可于局部注射生理鹽水(加腎上腺素少許)以減少出血。在清理朮野咬除骨質時,可在鼻腔內放置1~2%丁卡因棉片止痛。電灼時,電流量不宜過大,快速電灼後即以紗條填塞縫合。

由於鼻側切開朮切口創面較大,頭面部血液供應豐富,容易出血,手術時頭位後仰,謹防血液從後鼻孔流入咽喉部而嗆入氣管。注意呼吸道通暢,在切開鼻腔時,宜在鼻後孔處放置紗條,並且經常吸引。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