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针麻方法

采用电针麻醉,分为二组。

一、第一组

穴位处方:颧髎、四白。

刺激频率:40~50Hz。

诱导时间:15~30分钟。

二、第二组

穴位处方:合谷、支沟。

刺激频率:3~5Hz。

诱导时间:15~30分钟。

三、辅助用药:

有三种用法:1.术前术中不用任何辅助药物。2.术前应用苯巴比妥钠0.1g(肌注)。3.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g,术中应用哌替啶50mg。

针麻效果及影响因素

上颌窦手术针麻效果较为稳定,但是,影响针麻效果因素较多,情况复杂,为了探索针麻临床规律,研究影响针麻效果的各种因素。重点对穴位选择、刺激参数、辅助用药、个体差异以及外科手术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穴位选择

穴位选择是获得针麻效果的主要环节,多数认为穴位的镇痛调整功能是有相对特异性的。全国上颌窦手术针麻协作组统一取颧髎,四白及合谷、支沟二组穴位,麻醉效果均好。

此外还有选用合谷、颧髎、印堂及合谷、颧髎透四白等也取得一定效果。

二、刺激参数

目前大多采用电刺激。频率一般神经干或切口旁针及近端穴用13Hz的效果较好,远端穴以1~10Hz为宜。

三、辅助用药

对上颌窦手术针麻的辅助用药,一般认为术前用药及不用药二者的针麻效果无显著差异。吉林省上颌窦手术针麻协作组统计术前用哌替啶及苯巴比妥等药物,与不用药者其效果无差异。上海市上颌窦手术针麻协作组报道了用哌替啶组其Ⅰ、Ⅱ级率相仿,但应用哌替啶组的Ⅰ级率高,失败率也高,未用哌替啶组的Ⅰ、Ⅱ级率低,失败率也低。

在针麻手术中,合理地应用辅助用药可提高针麻效果。对精神比较紧张的病人能起镇静作用,配合手术,故提出对预测效果差者或精神状态比较紧张的患者,可以适当用药,一般情况下亦可不用。

四、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

手术操作应稳、准、轻、快。术者与助手要密切配合、改进手术操作,对提高针麻的效果能起一定的作用。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