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卷34 » 瘻病諸候 » 諸瘻候 (1)
【內容】

諸瘻者,謂瘻病初發之由不同,至於瘻成,形狀亦異。有以一方而治之者,故名諸瘻,非是諸病共成一瘻也。而方說九瘻者,是狼瘻、鼠瘻、螻蛄瘻、蜂瘻、蚍蜉瘻、蠐螬瘻、浮疽瘻、瘰癧瘻、轉脈瘻,此頸之九瘻也。

狼瘻者,年少之時,不自謹慎,或大怒,氣上不下之所生也。始發之時,在於頸項,有根,出缺盆,上轉連耳本。其根在肝。

鼠瘻者,飲食之時不擇,蟲蛆變化所生也。使人寒熱。其根在肺。螻蛄瘻者,食果蓏子,不避有蟲,即便噉之,外絕於綱,內絕於腸,有毒不去,變化所生也。

始發之時,在於頸上,狀如蝸形,癮胗而出也。其根在大腸。

蜂瘻者,食飲勞倦,渴乏多飲流水,即得蜂毒不去,變化所生也。始發之時,其根在頸,歷歷三四處,俱腫,以潰生瘡,狀如癰形,瘥而復移。其根在脾。

蚍蜉瘻者,因寒,腹中臚脹,所得寒毒不去,變化所生也。始發之時,在於頸項,使人壯熱若傷寒,有似疥癬,婁婁孔出。其根在肺。

蠐螬瘻者,恐懼、愁憂、思慮,哭泣不止,餘毒變化所生也。始發之時,在其頸項,無頭尾,如棗核,或移動皮中,使人寒熱心滿。其根在心。

浮疽瘻者,因恚結馳思,往反變化所生也。始發之時,在於頸,亦在掖下,如兩指,無頭尾,使人寒熱,欲嘔吐。其根在膽。

瘰癧瘻者,因強力入水,坐濕地,或新沐浴,汗入頭中,流在頸上之所生也。

始發之時,在於頸項,恒有膿,使人寒熱。其根在腎。

轉脈瘻者,因飲酒大醉,夜臥不安,驚,欲嘔,轉側失枕之所生也。始發之時,在於頸項,濯濯脈轉,身如振,使人寒熱。其根在小腸。

復有三十六種瘻,方不次第顯其名;而有蜣蜋、蚯蚓等諸瘻,非九瘻之名,此即應是三十六種瘻之數也。但瘻病之生,或因寒暑不調,故血氣壅結所作;或由飲食乖節,狼鼠之精,入於腑臟,毒流經脈,變化而生。皆能使血脈結聚,寒熱相交,久則成膿而潰漏也。其生身體皮肉者,亦有始結腫,與石癰相似。

所可異者,其腫之中,按之累累有脈數,喜發於頸邊,或兩邊俱起,便是證也。

亦發兩掖下,及兩顳間。初作喜不痛不熱,若失時不治,即生寒熱。

所發之處,而有輕重;重者有兩種:一則發口上腭,有結核,大小無定;或如桃李大,此蟲之窠窟,止在其中。二則發口之下,無有結核,而穿潰成瘡。又,蟲毒之居,或腑臟無定,故瘻發身體,亦有數處,其相應通者多死。其瘻形狀、起發之由,今辯於後。

養生方云:六月勿食自落地五果,經宿蚍蜉、螻蛄、蜣蜋遊上,喜為九瘻。又云:十二月勿食狗、鼠殘肉,生瘡及瘻,出頸項及口裏,或生咽內。

上一節 瘻病諸候
鼠瘻候 (2)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