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重新认识中医 » 把脉在把些啥?
作者︰沈药子
【內容】

把脉又称“切脉”、“按脉”,是中医相当重要的诊断方式之一。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把脉只按大拇指后侧的接近腕关节的动脉,此处在中医典籍称作“寸口”,又名“气口”,即桡骨茎突内侧的桡动脉(图1)。而据中医经典《内经》的记载,人体全身上下的重要动脉都可以把。中医另一经典《难经》则偏好“寸口”脉。现代中医师把脉亦多以“寸口”为主,“寸口”又均分为寸、关、尺三部。

图1、寸关尺的位置
图2、订正《素问》脉位图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脉博所反应的,也不仅仅是心跳的频率而已。如自主神经、内分泌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脉管的紧张度与粗细。脏器功能的正常与否,亦会决定血管的内容物的浓度,进而反映在血管的充实与否。末梢循环的阻力大小亦会回馈至脉管血流的顺畅度,从而产生出不同的动脉管摆动形态。因此,理论上,只要技术够,单单从动脉的搏动即可提取出相当丰富的人体资讯。唯目前脉搏这块仍是现代医学的处女地。

把脉时,脉管及其上下左右的组织状态都是观察重点。包括脉管表面皮肤、附近组织的紧张度、温度、粗糙或细腻程度,脉管的形状、深度、粗细、软硬、紧张程度,脉管内血液的充实度,脉管上击的强度、脉搏频率等等。又由于人体左右脏器的不对称性,两手的“寸口”脉所透露的资讯亦有不同。“寸口”脉既是人体的“全息元”,必然透露了全身的所有讯息,然而“寸口”脉动只在狭窄的指间,能从中汲取多少资讯,端视医者的指下功力,就像学习点字一样,必经长期“摸索”,提升指肤的敏感度,方有所成。医者把脉时亦须排除杂念、用心观察。一边聊天一边把脉的,不太可能搜集到太细的资讯。

“寸口”脉之所以成为中医师偏好的把脉部位,乃在于它恰好是人体的“全息元”──人体的某一小部份即反映了全身的状态。古人经由长期的实践与归纳发现,“寸”段反映了横膈膜以上的脏器状态;“关”段反映了腹腔的脏腑状态;“尺”段反映了骨盆腔内的脏腑状态,两手共六部,每部对应人体内的一脏,即时反映体内脏腑的状态 (图2)。比如说,正常脉象是舒缓的,若把到右寸浮紧,常代表患者受寒着凉了。正常脉象是寸关尺皆粗细均匀的,若把到左尺细无力,常代表患者的肾气不足,骨盆腔必有虚弱的疾患。

和四诊的望、闻、问相较,切脉绝对是最特别的,“寸口”犹如人体对外开启的一扇窗口,让医师能清楚“瞧见”当下五脏六腑及邪气的盛衰。望、闻、问则无切脉的即时与明确,因此,脉诊在四诊中常是最后决断的关键。

【附注】

  1. 《内经》云:“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气口”即桡骨茎突内侧的桡动脉,由此可知,据古人的经验归纳,“气口”的脉动反映着12经脉的盛衰,而经脉的盛衰又与脏腑的气血的盛衰相藕合,故由“气口”即可间接得知脏腑的状况。证明方式:从针灸某经即能当下改变其相应寸口部位的脉象可得证。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