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 天地不仁(二)
作者︰沈药子
【內容】

沈药子 于 1998年12月

老子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的自然哲学了,记得从前初读老子时,搞不太懂什么是“天地的精神”,天地也有灵性乎?人又要如何“与天地的精神相往来”?所以刚开始,总觉得这种思想有点不切实际,直到稍稍年长之际,才渐渐体悟到何谓“天地的精神”,以及天地何以不仁。

人言:“天地有情。”但是当代的物理学所揭示的天地(宇宙)精神却是“冰冷”到只剩下一堆数学公式,在外太空的深处乃至存在有近乎绝对0度的“无情”,老子亦曰:“天地不仁”,天地的精神恐怕正是“无情”吧!无情就是没有人性(当然也没有兽性),没有人性之后还剩下的,可能就是宋明理学所谓的“去人欲存天理”的天理了,也正是那廓然无私的天地精神。

人欲每个人都懂,莫说是人,畜生也懂,特别是饮食声色的人欲更似乎不是什么好东东,因为许多东、西方的贤圣都欲除之而后快,许多宗教的出家众也几乎断了一切私欲,至少在教规上是理应如此,至于弟子有否遵循则是另一回事。

那么,什么是天理?白话来说,天理就是天地间万事万物迁流不息的过程中所必然遵循的铁律,也可说,万事万物的展现无不满足天理,天理就“镶”在万事万物之中,还有,天理本身无是非、善恶、及价值的高低

如是,天地又何以不仁?仁与不仁是相对于人而说的,古人常云:“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一到春、夏,万物欣欣向荣,但请不要忘了,上天也有肃杀之德,所以一到秋、冬,万物萧瑟凋敝。中医经典有云勿违节气。人若要长寿健康,就得遵守天地间的节气,夏天晚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该吃喝拉撒的时候,就要吃喝拉撒,不要逞能与老天爷作对。能如是遵守“天理”的人就能活得健康长寿又快乐,不遵守的人必然早夭,不管他家里是否有无80岁老母或3岁小孩嗷嗷待哺,老天爷决不会从宽,天地就是如此地没人性。

虽然老子说天地不仁,但是他的徒子徒孙却有不同的见解,他们将人的七情六欲也推广至天地的精神,而认为,天地也有情,故人能感动天地,亦可牵怒天地,从此而有道教天上诸神的产生,像是玉皇大帝统领诸神等等,古希腊也有众天神,因为他们也认为天地有情。

最近读了朱少麟的《伤心咖啡店之歌》,当翻到女主角马蒂在马达加斯加追随“耶稣”的那段情节时,不禁流下感动之泪,更坚定了我对天地无情的信念。那一段的大意是这样的:平凡的女子马蒂,某天终于决定脱离平淡的都会生活,来到憧憬的马达加斯加寻找一名为“耶稣”的行者,然后跟着他旅行,耶稣自始至终都不发一语。记得初见耶稣为村民治病并受到人们的敬仰之际,马蒂是诚服的,然而,之后有两次,马蒂痛斥耶稣的冷血:某次搭便船之际,船夫们捞起一条大鱼,马蒂要求耶稣救那条鱼,只要他肯开口,船夫们一定会听他的,可是耶稣不予理会。又一次,经过一个受传染病肆虐的小村落,村人几乎死光了,马蒂再次要求耶稣的搭救,然而,耶稣仍自顾自地打他的坐,马蒂终于忍不住发飙了...

为何当初愿替人治病,而却不救一条大鱼?为何可以无视村民一个个染重病而死,而仍老神在在地打他的坐?该段还引入了一个佛陀割肉喂鹰的故事,在这故事中,慈悲的佛陀为了解救一只鸟及饥肠辘辘的鹰,故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给鹰,而救了被追杀的鸟。这样的故事,在佛教里面确实可以找到很多相似的版本,其用意大抵在宣扬佛、菩萨慈悲喜舍的崇高精神。然而,佛陀身上的肉毕竟有限,而鹰的需求却是无限,一个人又如何能以一己的有限来变更天地间弱肉强食的铁律呢?

该书也提到了存在与价值的问题,人本生于天地之间,从无到有,复归于无,在两“无”之间所衬托出的“有”这一段更显得让人费疑猜,不知考倒了多少古往的东、西方智者与圣哲,的确,既然前后皆“无”,这中间的“有”倒底想证明些什么?可恶的是,创生万物的天地硬是不直接告诉我们答案,祂就是要人自己找(或猜),天地果真何其不仁!

天地虽不仁,然而,人活在人群中,毕竟难以如同天地般地廓然无私,在须要发挥“人性”的时刻,虽不可能袖手旁观,却也不可能做得澈底(像是割肉喂鹰),那么,其界限究竟在何处呢?师法天地吧,看天地该如何便如何,若能达到老庄的坐忘,亦或阿罗汉的无我,与天地冥合,凡事自会有天意,天理自在人心。所以“无情”的“耶稣”没有对与错,而“有情”的马蒂则有对与错,在我认为,那个“耶稣”仿佛已参透了天地的无情了。

在“无情”的人的眼中的天地竟是绝美的──绝对的美,或说,没有美丑的美,无法想像吧?记得从前读过一则禅宗公案,有个小偷夜半潜入一禅师的房中摸索,却一无所获,禅师则被吵醒了,小偷见状并未立即逃走,反而要禅师脱下身上的衣服带走,之后禅师自言:“可惜今晚美丽的月色却是他所带不走的。”那时觉得这个禅师真是矫情做作。直到某日,一个人无事漫步在大街上,左看右看,一路上人来人往,偶然抬头对着蓝天白云一瞥,就那么一瞥之际,心头突地涌出一股甘甜:“好美!这蓝天与白云仿佛是为我绽放的。”就这样,我发现自己终于能稍稍懂得如何“与天地的精神相往来”了,还有,我的“人性”似乎也跟着稍微减少了一些…

天地蕴育万物,在其间生起了美丑、善恶、乃至一切差别及对立,而天地本身自无善恶、无有价值,天地自有其韵律,该生的,就让它自然生起,该死的,就去死吧,天地任运自然,决不会皱一下眉头。奈何人却自作多情,以为当有美丑、善恶、价值、乃至一切差别及对立。

我本源于天地,生活在天地间,吸吮天地间的养分,从而生长茁壮,天地是一切生灵的最根本的生母,然而,天地既然如此不仁,我又何必自作多情?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让我师法天地的无情吧!似乎唯有无情,方能远离一切美丑、善恶、差别、对立、乃至忧悲苦恼,消弭小我与天地的隔阂,获致心灵最终的澄澈与安稳,无情正是天地的本性。

水声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