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中医vs西医 » 无形vs有形
作者︰沈药子
【內容】

沈药子 于 丁亥年

人类的文明产物,哪样不是先有欲求、心念、思维的雏形,而后被实践、创造?心念、思维属无形,实践、创造属有形。

在人体,无形的精神主宰有形的肉体,若问肉体残缺严重?还是精神残缺严重?相信大多数人会同意后者。另,人与人之间的微妙连系,靠的不就是无形的印象与记忆?

地球上存在各种生命形式,飞天、钻地、潜水,不一而足,唯独人类独霸,靠的不是身强体壮、身怀奇技,而是靠最发达的大脑。特别是,在目前的资讯时代,谁能灵活掌握、运用资讯,谁就能拥有最多的资源。无形的资讯几乎决定一切。

现代天文学已发展到暗物质、暗能量的推算,因为若不考虑这些隐形的背景物质、能量,许多天文现象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暗物质、暗能量是因为无法直接由人造的天文仪器观测出,故称为“暗”;反之,能直接被人造仪器观测出的即称为“显”。而据推算的结果,宇宙的暗物质、暗能量远多过显物质、显能量,并且,宇宙“暗的一面”在暗中主导“显的一面”。

构成物理世界的要素不外乎可见的物质与不可见的力、能量、各种场、及资讯 (负的熵(entropy)) 等等。在古典物理学里,物质经常被视为一个质点或钢体,而不考虑其组成,物理学家更重视的,是它的力学、能量、与运动模式。

在热力学理,能量的地位是低于讯息的,因为能量的有用与否,决定于其中隐含的讯息量。例如一池死水,其中的水分子虽然都在动,动能总合极高,但它们的方向是随机的,整体平均速度是零,系统乱度最高,即资讯量最低,没有流动,就不能推动发电机。必须有高度差,让水往低处流,这其间的位能差异才能用来发电。差异就是资讯,资讯的无形程度更胜能量的。

量子力学揭示,基本粒子在未被观察之前,只是机率波、物质波样的存在,直到观察者触动它才现形。超弦理论推论,一切存在的最根本,是弦样振动。最前端的物理学正一步步揭示,有形的宇宙是建构在虚无飘邈的波、场之上。

生命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其中潜在着许多不可见的背景场态,包括磁场、重力场、太阳风等等,又与地球的诸多边界条件(如与太阳、月球、甚至与各行星的关系、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的夹角等)构成一错综复杂的资讯场,决定了地球表面的能量、物质的分布与各种物象。生命生长于斯,身心无时无刻浸润其中,无时不受这些背景场态的影响,例如最广为人知的,动物在失重的情况下,骨质会快速疏松(1);而仅仅是地球自转轴偏离目前与黄道面交角几度,地面的气候及生态就要产生钜变(2)

综言之,这个物理世界是由物质、能量、各种场、讯息等所组成,而以无形的讯息场为主导。没有讯息指挥的物质、能量,只会展现一团乱,而不会出现森然棋布,看似乱而其中有序的宇宙万象。人体亦属此物理世界的一环,其中遵循的自然律亦同──有生于无,无形主导有形。

现代医学的程度还在有形的物质面,例如其最值得称道的医术主要在手术,又一般健检的项目几乎一面倒地只侧重有形物质的检查。现代医学尚未达到认识不可见的讯息场、能量场的阶段,尚未发展出独立于现象之外的形而上的公理,如物理学的数百年不变、“几乎”普遍适用的定律。现代医学还只在分类、贴标签、累积一大堆零碎知识的学步阶段,且不断地推翻旧说,尚未产生一套百千年不变的能描述人体生理运作的精巧公式或模型。

大凡非外伤的病变大抵先从无形层面开始,然后影响到有形的器质层面,当疾病已发展到器质上的病变时,经常已难以逆转,当您发觉身体不适去作健检时,却发现所有指数都正常,这作何解?除了仪器精度不够之外,最可能是能量、场、讯息等无形的部份失调、出状况了,现代医学尚未能侦测、了解这部份,自然无法检查出。这就像,国内族群对立、互相叫骂,因为还没到暴动、内战的状态,建筑物还未倒塌、硬件尚未毁损,此时对于现代医学仍是太平盛世。但您身体的不适,已经在警告您“something wrong”。

任何疾病,除非可找到致病的物质因素,否则对于现代医学几乎都是原因不明。既然现代医学只见到人体的有形面,尚未认识到无形面,这样的半盲医学自然无法治愈疾病,只能粗糙地压制有形面的病态,暂不让它发作,而无形面的问题则持续在暗中恶化,直到全面爆发

既然万物的普遍性原理是无形支配有形,治疗疾病的大原则自当先从无形面考量,其次才是有形面,而往往无形面的问题解决了,有形面不须处理也会自愈还原。例如将一片沙漠搬到热带雨林旁,因为无形的气候已改变之故,久之,沙漠的有形地貌亦成雨林;反之亦同。

古典中医学特别注重人体的无形层面,特别是“气”的层面,“气血”如同“阴阳”,是抽象的二分法。凡无形的能量、讯息、机能皆属“气”、“阳”的范畴,有形的物资、器质则属“血”、“阴”的范畴,而以“气”、“阳”为主导(3)非外伤的病变大抵先从“气”、“阳”萌发,渐累及“血”、“阴”,故治病当先治无形的能量、讯息、机能之失调,方能治之于始萌,而非等到器质也已变异后才亡羊补牢。

古典汉医更注重人体内无形的“气候”的调节,即调和体内能量、基础物资的生产、调度,保持流布的管道之畅通。因为无形的“气候”决定有形的“地貌”,“体内气候”若调和,则“体内万物(有形的组织)”自会生长茁壮,“体内气候”失调,能量、基础物资的输布出问题,则体内“灾殃”纷起,有形的组织即病矣。犹如在地表,一处的典型气候(如热带、寒带)主要由其纬度高低所决定,而典型气候又决定了当地的地貌、物种、生态。纬度高低属资讯层级的、背景因素的、先天的,不可改变;气候则属能量层级的、后天的、可变的,像是地球暖化,导致某处由亚热带变热带,气温、雨量皆大增,即令该处的地貌、物种、生态随之丕变。

总之,无形的气候决定有形的地貌。日晒佳、雨量足是农作物长得好的最根本因素;循环管道畅通,氧气、物资充足,代谢废物可排出,是组织得以正常发挥机能或自我修复的最基本条件。古人祈求“风调雨顺”即此理,∵只要无形的气候正常,有形的农作物收成就好,人人富足,天下即太平。

【附注】

  1. 在失重的状态下,成人平均每个月失去骨质密度0.5~1%,骨质疏松在失重的前几个小时即可测量出,特别是那些支撑体重的骨。相较下,老人每年失去其骨质密度约1%。
  2. 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法线夹角介于22~24.5°之间(目前为23.5°),周期为4万年。若角度较大,则一年中太阳直射可达的纬度较高,形成夏季太阳辐射量较大,冬季较小,季节变化也因此变大,四季更明显。若角度较小,则季节变化较小,四季较不明显。
  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即天地间以无形的阳气主导有形的万物,无形的阳气一增长(如春夏),有形的地上万物随之增长(如植物茂盛);阳气一减损(如秋冬),地上万物随之减损匿藏(如树木落叶)。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