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刺灸卷 » 微针法 » 面针疗法 » 面针疗法
【內容】

主要刺激区

面针穴位共有7个单穴和17个对双穴,计34穴。

1、首面

【定位】位于额正中部,当眉间至前发际正中线的上、中三分之一交界处。

【主治】头痛、头晕。

2、咽喉

【定位】当眉心至前发际正中连线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区,即首面穴与肺穴连线之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及其他咽喉部疾患。

3、肺

【定位】当两眉内侧连线的中点,与印堂穴位置相同。

【主治】哮喘、喘息。

4、心(又名山根)

【定位】位于鼻梁骨最低处,正当两眼内眦连线的中点。

【主治】心悸、胸痛。

5、肝

【定位】在鼻梁骨最高点之下方,当鼻正中线与两颧连线之交叉点,即心穴与脾穴连线之中点。

【主治】脇肋疼痛、肝病。

6、脾

【定位】在鼻尖上方,当鼻端准头上缘正中处。

【主治】食呆纳差、消化不良。

7、胆

【定位】在鼻梁骨外缘偏下方,当肝点的两旁,目内眦直下,鼻梁骨下缘处。

【主治】脇肋痛、恶心、呕吐。

8、胃

【定位】在鼻翼中央偏上方,当脾点的两旁,胆点直下,两线交叉处。

【主治】胃脘胀闷、疼痛。

9、膺乳

【定位】在目内眦稍上方,鼻梁外缘凹陷处。

【主治】产后缺乳,胸肋疼痛。

10、子宫、膀胱

【定位】在人中沟上,当人中沟的上、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其位置与人中(水沟)穴同。

【主治】痛经、尿潴留。

11、股里

【定位】在口角旁5分,当上、下唇吻合处。

【主治】股及大腿内侧疼痛与活动不便。

12、背

【定位】在耳屏前方,当耳屏内侧与下颌关节之间。

【主治】腰背疼痛。

13、小肠

【定位】在颧骨内侧缘,位于肝、胆穴之同一水平线上。

【主治】肠鸣泄泻、口舌生疮。

14、大肠

【定位】在颧面部,当目外眦直下方,颧骨下缘处。

【主治】便秘、腹痛、泄泻。

15、肩

【定位】在颧部,当目外眦直下方,颧骨上缘处。

【主治】肩臂疼痛,伸屈不利。

16、臂

【定位】在颧骨后上方,当肩穴之后方,颧弓上缘处。

【主治】肩臂肿痛,活动不便。

17、手

【定位】在颧骨后下方,当臂穴之下方,颧弓下缘处。

【主治】手部肿痛,活动不利。

18、股

【定位】当耳垂与下颌角连线的上、中三分之一交界处。

【主治】腰腿疼痛,伸屈不利。

19、膝

【定位】当耳垂与下颌角连线的中、下分之一交界处。

【主治】膝部肿痛,活动不便。

20、膝膑

【定位】位于下颌角上方凹陷处,相当于颊车穴。

【主治】膝部损伤疼痛。

21、胫

【定位】下颌角之前方,下颌骨上缘处。

【主治】踝部肿痛、腓肠肌痉挛。

22、足

【定位】在胫穴前方,目外眦直下,下颌骨上缘处。

【主治】足部肿痛,活动不利。

23、肾

【定位】在颊部,当鼻翼的水平线与太阳穴直下垂线的交叉处。

【主治】腰痛、尿频尿痛。

24、脐

【定位】在颊部,当肾穴下方约7分处。

【主治】腹部疼痛不适、泄泻。

(图例):面针疗法

取穴配方

一、取穴

面针疗法取穴以中医脏腑学说指导为主,亦常结合西医之生理解剖知识。一般有以下三种取穴法。

(一)对应部位取穴法:即依据病损脏器或部位,选取相应的面穴。如:心悸取心,肩周炎选肩等。

(二)按中医理论取穴法:如“肺主皮毛”,皮肤病或手术切皮时选用肺穴作为治疗或针刺麻醉穴位,“腰为肾之府”,腰痛可取肾穴等。

(三)敏感点取穴法:此法实际上是在上述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方法是,用经穴探测仪或探棒在按上面方法选好的穴区或其周围进行探查,所查到的敏感点或压痛点即为针刺之处。如胃痛在胃穴,高血压病在肝穴之穴区内或附近探寻,所发现的敏感点即为针刺的部位。

二、配方

面针疗法配方,一般采用以下两法:

(一)结合配方法:即据对应部位取穴和按中医理论取穴后,进行互相结合配方。如神经性头痛,可取首面穴和心穴。

(二)辨证配方法:对疾病作辨症分析后加以组方。如高血压病,多因肾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可取肝、肾。

操作方法

一、针具:一般采用30~32号0.5~1.5寸长之毫针。

二、进针法:面部针刺时较痛,宜以右手持针,左手作押手配合,双手同时用力,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再依据部位和症情需要,分别作直刺、横刺或斜刺。一般而言,额、鼻、口旁的穴位宜用横刺或斜刺,颊部或颧部穴位可采取直刺法。尚可根据需要作透穴针刺。

三、留针法:面针于得气(其得气感觉同体针)后,留针10~30分钟。每隔5~10分钟运针1次,运针手法多为提插结合捻转法。面针麻醉,留针时间可据手术要求延长,直至手术结束,并须持续捻针或加用脉冲电,频率180~200次/分,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

面针疗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左右。

注意事项

一、针刺操作要注意严格消毒,以防面部感染。

二、面部血管丰富,运针时切忌猛插乱捣,出针后应立即按压针孔,以防出血。如刺破血管引起皮下出血,常可触及一鼓起之小包,宜反复揉压使之消散。

三、有瘢痕或病灶之处,不宜针刺。

适应症

面针疗法应用颇广,近年来用于各种痛症、胃肠疾患、肛裂及产后缺乳等病。

另外,面针被用于多种外科手术的针刺麻醉。

上一節 耳穴割治法
鼻针疗法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