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中医vs西医 » 太极观vs化约论
作者︰沈药子
【內容】

沈药子 于 戊子年 大寒

化约论“曾是”科学界的显学,它“认为”宇宙依循着某些简单的法则运作,任何尺度的事物的原理皆可由其组成元件(即次尺度)的原理所决定,故吾人可用较简单、基本的现象去解释较复杂、巨大的现象,并如此层层上推到解释整个宇宙;或者反过来说,任何尺度的事物皆可被层层剖析、化整为零(化约)。例如,了解了单一原子的现象,便可用这样的原子理论来推导分子现象,得到了分子现象的原理,即可用它进一步推导分子间、分子的聚合物、DNA、蛋白质、细胞、乃至生命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以至于生态系、……整个宇宙。

但事实证明,化约论是有问题的。例如在物理学,单体、双体的力学可解;三体以上就太复杂了,而无精确解。到了内含无数分子的流体,就不得不改采统计学。结构最简单的氢原子光谱有精确的数学解,更复杂的原子则无数学解,必须采经验式的文字探讨;跨越了原子的藩篱,来到2个以上的原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时,就不得不再创个科目叫作“化学”,那又是隔行如隔山了。

换言之,吾人无法由次原子的结论去推出原子的结论;无法由原子的结论去推出分子的结论;无法由分子的结论去解释细胞…更遑论欲以此法理解整个宇宙。在每层尺度之间皆存有一层繁复、人智难以跨越的鸿沟,迫使人们必须在各种尺度发展各别的理论、学说,整栋“科学巨塔”并非如化约论所预期的一贯的有机体,反而像是彼此无关、只是偶然堆在一起的千层派,即便偶有微尺度理论能解释的巨尺度现象,也是惊鸿一瞥,寥寥无几。各尺度、各领域的理论全部加起来,仍是支离破碎,无法得到整个宇宙。

太极观是古中国哲人的宇宙万物观,在古哲眼中,万物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小至微尘、大至日月星辰皆为绵密相依存的整体,彼此之间存在无数可见、不可见的联系,无法各自独存,这样的整体即名之为“太极”。由此引申之,凡无法割裂开来看的事物亦可名为“太极”。人体若分割开来,每一块皆无法独存,故人体是个“太极”;生态系、食物链由许多物种所组成,任一物种皆无法独立于其外而生存,故整个生态系即是个“太极”;打斗时,双方互有绵密不可分的互动,不可能分离开来独自看待,太极拳重视双方的互动甚于个人的技艺,故名之为太极拳。

“太极观”的认识是符合真象的,但却“难以施用”,为了能理解各单元之间的互动、整体的变化、甚至作出预测,古哲依据事物的属性采二分法将太极分为“两仪”,也就是“阴”、“阳”两区块,并探讨其间的互动。例如,在古哲眼中,天地、日夜和人群的生活关系最密切,天地也是组不可分割的“太极”,而为探讨天与地的交互作用、甚至作出预测,古哲以抽象的大刀将之一分为二,并归纳出阴阳在属性上虽互相对立、却又互相转化、相互依存的许多通则,这些通则不仅适用于天地,还广泛适于天地下的许多子太极,包括人体。

二分法虽看似粗略,在许多方面却符合实用。但仅仅二分,在某些事物的理解与应用却也显得不够细腻,因而,古哲再用二分法将“阴”与“阳”各自再二分,即“四象”,天地间最大的四分对象即四季、四方的时空变化,它们之间有着时空的因果关系,同样的,古哲以抽象的大刀将“太极”一分为四,并归纳出四象在属性上虽互相对立、却又互相转化、相互依存的许多通则,这些通则不仅适用于天地,还广泛适于天地下的许多子太极,包括人体。另有五分法、六分法,也是根据事物整体的不同的明确的属性,以方便探讨、操作而选择要区分的块数。

四象若觉还不够细腻,可再二分成为“八卦”,“八卦”不够用则再分为64个“复合卦”,至此已是人智所能掌握、操控的极限,若要再细分下去,则难以掌握、“流散无穷”。

有了以上的认识,即可对太极观与化约论进行比较。

  • 化约论:由下而上,但各层的堆叠≠整体。明确,但只见局部,难见整体。
  • 太极观:由上而下,整体向下分割以理解事物。但分割有其极限,虽见整体但模糊。
太极观与化约论各自影响着其所属民族的日常思维。如地址的书写方式:
  • 中式地址:国家→省→县市→街→号
  • 西式地址:街号→县市→省→国家
又如古代的中国人习惯由博返约,凡事先考虑全体、轻忽个人;西人则崇尚个人主义,习惯由约至博,如现代生理学、生物学习惯从细胞谈起,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习惯从单元论述等等。

太极观与化约论是认识事物的两种approach,各有其优点,然而在近代,自从中国人输了战争、也输掉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之后,即以西式的化约论为主流。但作为主流的化约论往往只解决了局部问题,却制造更多问题。∵在现实上,各尺度的单元与单元之间、单元所组成的大单元之间、…皆有着无限繁复的交互作用与关联,实非化约论所能掌控。现代虽拜计算机科技之赐,使得人智得以掌控更繁琐的资讯,但仍有其极限,由小堆大,仍近乎见树不见林,能解决的问题极有限。

西医大抵是化约论,但如前所述,介于人体各尺度之间皆存有一层繁复、人智难以跨越的鸿沟,例如人们对于分子尺度的理解无法推广到细胞层次的现象,对细胞层次的理解无法推广到组织、器官层次的现象,……,以至于无法推广到精神层次的现象。意即,从分子生物学为根柢,并无法推论出人体的整个生理、病理的蓝图,人体各尺度当须各别发展适合其尺度的医学理论。

中医是太极观,相较下比化约论更易由人智所掌握、运用,它建立在“巨尺度环境一旦改变,其下的子单元亦会随之调整、转变、与适应”的假设与实践之下,从调控巨尺度变因着手。太极观全面但模糊,化约论局限但精确,两者互补,治病当以太极观为主,化约论为辅,方能见林见树。

天地间的万物彼此之间即有无数的交互作用、互为因果、荣辱与共、本是一体,为了说理或思辩,不得不强为分别、命名,这是古哲的观点,现实亦如此,乃至个人私我个体之与外在宇宙的区隔,亦因一己的妄想分别而已。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