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刺灸卷 » 刺血法 » 皮肤针法
【內容】

【主要刺激区】

一、脊柱两侧

部位:自颈椎直至尾椎两侧之皮肤区。

刺法:由上而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4厘米,每针间隔约1~2厘米。另外,脊柱正中由上而下叩打,椎体之间横刺三针。

主治:脊椎病,胸、腹、盆腔内脏器病症,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皮肤病及上、下肢,五官科病症。本部位有退热解痉、调整机体功能强身保健作用。

二、头部

(一)额部

部位:额部皮区。

刺法:横刺3~4行。

主治:额痛、面肌瘫痪、头痛、眼型重症肌无力等。

(二)颞部

部位:颞部皮区。

刺法:以太阳穴为中心,呈扇状向上、向后刺激5~6行。

主治:偏头痛、面肌瘫痪、头痛、三叉神经痛、眼病、脱发等。

(三)头顶部

部位:头顶部皮区。

刺法:以网状叩刺若干行。

主治:头顶痛、眩晕、遗尿、斑秃、脱肛、重症肌无力、鼻衄等。

(四)枕部

部位:由头顶向下至后发际皮区。

刺法:从头顶向下以网状形叩打若干行。

主治:后头痛、失眠、眼病、高血压病、脱发、耳鸣等。

三、面部

(一)眼区

部位:眼区周围皮区。

刺法:沿眼眶周围呈环状叩打3~4圈。

主治:眼病、失眠、头痛、皮肌痉挛、高血压病、面肌瘫痪、阵发性心动过速等病症。

(二)鼻部

部位:鼻部皮区。

刺法:沿鼻背部两侧各叩打2~3行,于鼻骨与鼻软骨交界处点刺4~5针。

主治: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衄、面肌瘫痪等。

(三)口唇部

部位:口唇周围皮区。

刺法:沿口唇周围呈环状叩打2~3圈。

主治:休克、中暑、面肌瘫痪、牙痛、三叉神经痛、癫痫发作、癔病。

(四)颧部

部位:颧骨处皮区。

刺法:从鼻唇沟的外侧起,沿骨下缘呈弧形叩打2~3行。

主治:面肌瘫痪、三叉神经痛、牙痛、下颌关节病、面肌痉挛等。

(五)颊部

部位:颊部皮区。

刺法:沿颊部由后向前,平行叩打2~3行,颏孔处宜多叩打数针。

主治:面肌瘫痪、腮腺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

(六)颏部

部位:颏部皮区。

刺法:由颏部至舌骨体上缘至中线的中点,重点叩打数针。

主治:咳嗽、扁桃体炎、咽炎、声带病、面肌瘫痪。

(七)下颌部

部位:下颌骨下缘皮区。

刺法:沿下颌骨下缘,由下颌角至颏部下平行叩打2~3行。

主治:口腔病、面肌瘫痪、三叉神经痛、声带病、高血压病、急慢性气管炎、淋巴结病、腮腺炎。

(八)耳区

部位:沿外耳廓周围皮区。

刺法:沿外耳廓呈环状叩打2~3圈。

主治:耳鸣、耳聋、牙痛、面肌瘫痪、三叉神经痛、高血压病、腮腺炎、下颌关节病、头痛、眩晕等。

(九)乳突部

部位:乳突处皮区。

刺法:沿乳突呈弧形叩打2~3行。

主治:高血压病、失眠、腮腺炎、青光眼、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耳病等。

四、颈部

(一)后颈部

部位:枕骨粗隆下方1~7颈椎皮区。

刺法:自枕骨粗隆下方,1~7颈椎两侧皮区各叩打3行。其间距同脊柱两侧。

主治:颈椎病、后头痛、落枕等。

(二)胸锁乳突肌部

部位:胸锁乳突肌前后缘皮区。

刺法:从乳突起始,沿胸锁乳突肌前后缘,自上而下叩打2~3行。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肩胛部病、腮腺炎、淋巴结病、肩胛部痛、颈椎病、落枕等。

(三)气管两侧

部位:沿气管两傍皮区。

刺法:沿气管两傍,自上而下各叩打3行。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病、甲状腺病、声带病、咽喉炎等。

五、胸背肩部

(一)胸背部

部位:胸1椎至胸12椎两侧皮区。

刺法:在胸椎1~12两侧各叩打3行(其每行距离同脊柱两侧)。

主治:1、胸1~4:治上肢病、心血管病、皮肤病、呼吸系统病及胸椎病;

2、胸3~5:治呼吸系统病、感冒、发热、心血管病、哮喘、胸椎病、眼病;

3、胸椎5~8:治胃或十二指肠病、心血管病、肋间神经病、呃逆、食道病;

4、胸椎7~8:治肝胆病、高血压病、神经官能症、心血管病;

5、胸椎9~10:治内分泌系统疾病、肝胆病、眼病;

6、胸椎11~12:治肠胃病,泌尿生殖系统病。

(二)前肋间

部位:前胸肋间隙皮区。

刺法:沿肋间隙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叩打1~2行。

主治:喘咳、乳房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肋软骨炎、肝胆脾病等。

(三)后肋间

部位:后肋间隙皮区。

刺法:沿肋间隙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叩打1~2行。

主治:喘咳、肋间神经痛、肝胆病、带状疱疹等。

(四)胸骨部

部位:胸骨旁线两侧皮区。

刺法:沿胸骨旁线两侧,自上而下各叩打1~2行。

主治:喘咳、心血管病、肋软骨炎、食道病等。

(五)乳房周围

部位:乳房周围皮区。

刺法:沿乳房周围呈环状叩打3~4圈。

主治:乳房病症。

(六)锁骨上、下部

部位:锁骨上、下缘之皮区。

刺法:沿锁骨上、下缘各叩打2行。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上肢病、心血管病等。

(七)季肋部

部位:季肋部皮区。

刺法:沿季肋叩打2行。

主治:肝胆及胰腺病症、膈肌痉挛等。

(八)肩部

部位:肩胛岗上方皮区。

刺法:沿肩胛岗上方皮区叩打3行。

主治:肩关节病、落枕、高血压病、颈椎病、上肢病、眼病等。

(九)肩关节区

部位:肩胛骨缘皮区。

刺法:沿肩胛骨缘呈环状叩打2~3圈。

主治:肩关节病、上肢病。

(十)肩胛骨周围区

部位:肩胛骨缘皮区。

刺法:沿肩胛骨缘呈环状叩打2~3圈。

主治:本区域局部病症、上肢病及肩关节病。

(十一)三角肌部

部位:三角肌部皮区。

刺法:在三角肌部皮区由上而下叩打3行。

主治:上臂病、肩关节病、眼病等。

六、腰部

(一)腰背部

部部:腰椎1~5两侧皮区。

刺法:沿腰椎两侧各叩打3行。

主治:泌尿生殖系疾病、腰椎病、腰部软组织损伤、下肢病、盆腔疾病、腹泻等。叩打本区尚有壮体强身的作用。

(二)侧腰部

部位:腰部外侧皮区。

刺法:腰部外侧,从12肋下缘至髂嵴之间皮肤区域,自上而下叩打4~5行。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腰痛、盆腔病、下肢病症。

七、骶尾部

(一)骶部

部位:骶部两侧皮区。

刺法:沿骶骨两侧各叩打3行(每行距离与脊柱两侧同)。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病、便秘、精神神经系统病症、下肢病等,尚有退热作用。

(二)尾骨部

部位:尾骨两侧皮区。

刺法:沿尾骨两侧各叩打3行,并在尾骨下方密刺数针。

主治:肛门及会阴部病症、精神神经系统病症、休克、心血管病、下肢病等。

(三)臀部

部位:尾骨两侧沿臀部皮区。

刺法:由尾骨两侧沿臀部放射状叩打4~5行。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病症、心血管病、下肢病等。

(四)髂嵴部

部位:两侧髂嵴皮区。

刺法:沿两侧髂嵴各叩打2~3行。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肠道病、下肢病等。

八、腹部

(一)上腹部

部位:自剑突和肋弓至肚脐水平线皮区。

刺法:在该皮区作“井”字形,自上而下叩打8~9行,横叩打4~5行。剑突下密刺数针。

主治:胃、肝、脾、胰病症,呃逆等。

(二)肋弓缘

部位:肋弓缘部皮区。

刺法:沿肋弓缘叩打2~3行。

主治:肝、胆、胃、肺病症,呃逆,神经衰弱等。

(三)下腹部

部位:由肚脐水平线向下至耻骨联合上缘皮区。

刺法:在该皮区,自上而下叩打8~9行,横叩打4~5行。

主治:肠道病、妇科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

(四)腹股沟部

部位:自髂前上棘向下,沿腹股沟至阴部(即沿腹股沟韧带至耻骨)皮区。

刺法:在该皮区从外向内下方叩打2~3行。

主治:妇科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局部淋巴结病、下肢病等。

(五)耻骨部

部位:耻骨联合上缘皮区。

刺法:沿耻骨联合上缘横叩打2~3行。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妇科病等。

九、上肢

(一)掌侧(屈侧)

部位:自肩关节前缘,向下经肘窝到腕关节之掌侧面皮区。

刺法:在该皮区自上向下叩打3行。

主治:1、上臂皮区治肩痛、颈椎病、上臂病症。

2、前臂皮区治心血管病症、消化系统病症、喘咳、感冒、肘腕关节病症、上肢瘫痪等。

(二)背侧(伸侧)

部位:自肩关节后缘,向下经肘关节到腕关节背侧面皮区。

刺法:在该皮区叩打3行(自上而下)。

主治:肩痛、颈椎病、颈痛、上肢瘫痪、肘腕关节病、胸肋痛等。

(三)上肢外侧

部位:自三角肌下,经上臂外侧到前壁挠侧皮区。

刺法:在该皮区自上而下叩打3行。

主治:1、上臂外侧皮区治肩痛、颈椎病、眼病。

2、前臂挠侧皮区治喘咳、颈椎病、荨麻疹、面肌瘫痪、头痛、甲状腺病、肘腕关节痛、感冒、上肢瘫痪等。

(四)手掌

部位:自腕关节沿手掌骨每一掌骨间隙至末梢部皮区。

刺法:在皮区自每一掌骨间隙向末梢各叩打1行。

主治:局部神经、肌肉及关节病,上肢麻木、感冒、鹅掌风、冻疮等。

(五)手背

部位:自腕关节沿手背掌骨每一掌骨间隙末梢部皮区。

刺法:在该皮区每一掌骨间隙向末梢叩打1行。

主治:局部神经、肌肉及关节疾病,牙痛、咽炎、面瘫、扁桃体炎、头痛、鼻炎及皮肤病等。

(六)手指

部位:手指两侧缘及指端皮区。

刺法:沿手指两侧缘到指端各叩打1行。

主治:手指关节病、消化不良、手指扭挫伤、冻疮、上肢麻木等。

(七)肘关节

部位:肘窝和鹰嘴周围皮区。

刺法:肘窝皮区横刺2~3行,鹰嘴周围呈环状叩打3圈。

主治:肘关节痛、感冒、荨麻疹、皮肤病等。

(八)腕关节

部位:腕关节掌侧和背侧皮区。

刺法:在掌侧面和背侧面皮区各横刺2~3行,对局部病变可用重密刺。

主治:腕关节痛、腱鞘炎及囊肿、扭挫伤。

十、下肢

(一)腿前部(伸侧)

部位:自腹股沟向下,经大腿沟前到膝关节(髌骨上缘)的大腿前部皮区;以及沿胫骨前嵴向下至踝关节前方的小腿前皮区。

刺法:在大腿前部皮区叩打4~5行;在小腿前部皮区叩打3行。

主治:小腿前部皮区治胃肠病、偏瘫、高血压病、肠炎、静脉曲张、重症肌无力症、哮喘等。

(二)腿后部(屈侧)

部位:臀部坐骨结节下方至大腿后部、2窝、小腿后部及足跟上方皮区。

刺法:在整个皮区自上至下叩打3~4行。

主治:1、大腿后部皮区治腰痛、偏瘫、下肢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2、小腿后部皮区治疗下肢病症、静脉曲张症、腰痛、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等。

(三)腿外侧部

部位:大转子向下,经膝关节外侧至外踝上方皮区。

刺法:在该皮区叩打3行。

主治:1、大腿外侧皮区治腰痛,坐骨神经痛、偏瘫、下肢病症等。

2、小腿外侧皮区治下肢病症、腰痛、偏瘫、坐骨神经痛、高血压痛、静脉曲张症、头痛等。

(四)腿内侧部

部位:自外阴部之外下方的股内侧,经大腿内缘至膝关节内侧,再经小腿内侧至内踝上方皮区。

刺法:在该皮区叩打3~4行。

主治:1、大腿内侧皮区治偏瘫、肛门病、妇科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病、皮肤病等病症。

2、小腿内侧皮区治妇科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新陈代谢疾病、心血管病、偏瘫、静脉曲张症、皮肤病等。

(五)髋关节区

部位:大转子周围皮区。

刺法:沿大转子周围呈环状叩打3~4圈。

主治:髋关节病、坐骨神经痛、偏瘫、下肢瘫痪等。

(六)膝关节区

部位:髌骨周围皮区。

刺法:沿髌骨周围呈环状叩打2~3圈。

主治:膝关节病、滑囊炎、偏瘫等。

(七)臑窝

部位:臑窝部皮区。

刺法:臑窝皮区横刺2~3行。

主治:腰背痛、关节病、偏瘫、腓肠肌痉挛、皮肤病、中暑、急性肠炎等。

(八)踝关节区

部位:内、外踝皮区。

刺法:在内、外踝区各呈环状叩打3圈。

主治:踝关节扭挫伤及其他病症、偏瘫、坐骨神经痛、妇科病、胃病等。

(九)足背部

部位:跖骨间隙皮区。

刺法:沿跖骨间隙各叩打1行。

主治:局部病症、高血压病、妇科病、偏瘫等。

(十)足底内、外侧缘皮区

部位:是指内、外侧缘皮区。

刺法:在内、外侧缘皮区各叩打2行。

主治:足底部病、偏瘫、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

(十一)足底部

部位:足弓皮区。

刺法:沿足弓叩打2~3行。

主治:高血压病、偏瘫、头痛、失眠、中暑、小儿惊厥、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操作方法】

临床上,用得较多的是七星针和电梅花针和滚刺筒,现分述之。

一、七星针操作法

(一)持针:常见的七星针有二类,一类是塑料、有机玻璃或胶木针柄,针头仅装有7根短针的。持针时宜用右手握住针柄,以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小鱼际处,并令针尾露出手掌1~1.5厘米,中指和拇指扶持针柄,食指按于针柄中段,这样,在叩刺时就能充分运用手腕的弹力。另一类是牛角质针柄,针头形如橄榄,一头大一头小,大的一头装有七枚针(即七星针),并呈均匀散布;小的一头装五根针(即梅花针),成一簇集束。此种针柄弹性好,针头重,叩打时往往易于摇动不稳,宜以半握拳式持针;即以拇指前节指腹,将针柄压在食指第二节之侧面,余三指屈向掌心,以固定针柄末端。然后运用腕力叩打。

(二)叩刺:七星针叩刺时,应注意仅用腕部弹刺,肘部宜保持固定不动。落针要迅速且稳准,针尖与皮肤应呈垂直接触,起针要快,只作极短暂的停留,叩击时须发出短促而清脆的“哒、哒”声。叩针频率最好保持在每分钟70~100次左右。叩刺强度分轻、中、重三度:轻刺激,患者略感痒痛,皮肤仅见轻微潮红;中刺激患者有轻度痛感,局部皮肤潮红、丘疹,略微出血;重刺激,患者有明显的痛感,叩刺部位皮肤明显发红、出血。

二、电梅花针操作法:

电梅花针为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刺血针具。它是由晶体管医疗仪和特制梅花针两部分构成的。先从医疗仪引出二根输出线,一根接梅花针,一根接在铜棒上,铜棒由病人握住,医者执梅花针。应用时,打开电源,调好频率及波型,即可叩刺,其叩打操作和上述不通电者相同。电梅花针的电源电压为9伏(直流),输出峰值电压100~120伏,输出波型为锯齿波,频率16~300次/分,电流一般小于5毫安,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

三、滚刺筒:

此针具操作较为简便。手握筒柄,将滚筒在需要刺激的部位滚动,可以循经反复滚动,也可以在局部来回滚动。用力宜均匀平稳,据病人的体质、年龄、耐受情况以及病情症候等,运用轻重不等的手力,给予不同程度的刺激。轻者,可略显潮红;较重者,局部红润;重者可稍出血,一般滚动5~10次。本法适宜于大面积浅表病灶的治疗,而循经滚刺亦有补益肝肾,调和脾胃的作用。又因其刺激较轻,更合适用于老年人、婴幼儿和体质弱者。

陶针法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