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刺灸卷 » 现代针法 » 穴位埋植法
【內容】

【器具】

弯头血管钳(12~14寸)、持针钳、剪刀、短无齿镊、手术刀(尖头)或特制埋线针、腰盘、药杯、注射针筒(5~10毫升)、针头(5~6号)、三角缝针(大号)各若干。铬制或纯“00”、“0”或“1”、“2”号肠线(或丝线、不锈钢环、某些药片,均需经高温度压消毒)。0.25%~1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器、龙胆紫药水一小瓶,及棉签(点定穴位用)、消毒用品及消毒胶皮手套等。

【适应症及主要刺激区】

一、适应病症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癫痫、小儿麻痹后遗症及其他多种病症。

二、主要刺激区

以肌肉较丰厚的体穴为主。亦可取阿是穴或头皮针穴治疗。

【操作方法】

共分四种、即注线法,埋线针植入法、缝合针植入法及切开埋植法。

一、注线法

(一)器具:9~12号带针芯之腰穿针,将针芯前端磨平,肠线(粗细以能顺利穿进针孔为宜,一般不超过0号~1号),余同前。

(二)方法:选好穴位之后,以龙胆紫作标记。常规消毒,在穴区作一局麻皮丘。然后,戴上胶皮手套,将经高压灭菌的腰穿针之针芯略退出,从针尖部将肠线插入孔内约1~15厘米,剪断(针孔口不可露出肠线头)。快速将针刺入穴区,慢慢送针,略加提插探寻,至得气后,推按针芯,使肠线注入穴内,亦可边推针边注线。拔出针管,外敷以小方块消毒敷料。每次可注2~3穴,一般7~10天注线1次。

二、埋线针植入法

(一)器具:以埋线针代替腰穿针,以粗型号(1~4号)肠线代替细型号肠线,其余均同上。

(二)方法:选好穴位,标记,消毒及局麻后,以直头止血钳夹住经灭菌的肠线(2~3厘米长)之两端,并将肠线之中部套在埋针针尖端之缺口内,令助手绷紧进针部位皮肤,术者右手执埋线针,左手用直头钳拉紧肠线,不使滑出针尖缺口,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然后,缓慢送针,至有酸胀重等感觉时,放松直头钳,且把埋线针稍向前一推,肠线便植于穴内。起针,进针孔盖以消毒敷料。每次埋1~2个穴位,20天左右埋植1次。

此法操作简便,且可埋植各种型号较长的肠线,对穴位刺激比较强烈和更长久一些。但是在埋植时,只能进针不能退针,有时不易埋入满意的得气部位,且可能在进针过程中,因肠线脱开针尖缺口造成埋植失败。

三、缝合针植入法

(一)器具:大号医用三角皮肤缝合针和持针器代替埋线针,余同上。

(二)方法:选定穴位,在距穴位两侧各1~2厘米处(透穴理线,则在两穴点处)分别作局麻皮丘。然后,将三角缝合针穿上肠线(视症情不同,取不同型号穿双股或四股),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皮肤,右手执持针器,挟持缝合针从一侧皮丘刺入,深达皮下组织或肌肉,再从对侧局麻点穿出。可来回牵拉数下,以加强刺激。然后,略捏起两针孔间皮肤,将露在皮外的肠线紧贴皮肤剪断,使肠线两头完全埋入皮下(注意,决不可让线头露出针孔,以免感染)。在针孔处盖以消毒敷料。每次可取1~2穴,20天左右埋植1次。

本法亦较简便,且刺激强范围广,但埋植较浅表,难以深入到针感强的组织。

(图:缝入针植入法)

四、切开埋植法

(一)器具:手术刀片及刀柄各一,缝合用丝线,小号弯形皮肤缝合针1根,止血钳数把,余同上。

(二)方法:选好穴位,标记、消毒及局麻后,铺上洞巾,以手术刀口切开皮肤约1厘米,深至皮下。先以止血钳分离皮下组织,直至穴位深处,并有酸麻等感觉,即以止血钳反复按摩数次,使感应强烈,按摩次数及轻重程度,视症情而定。具体埋植,分二法:一为埋线(物)法,即在上述操作后将05~1厘米长的羊肠线4~5根或其他埋植物埋于肌层内,注意不宜埋在脂肪层或过深,以防感染,切口用丝线缝合,盖上消毒纱布,5~7天后拆掉丝线。二为结扎法,在切开行止血钳强刺激后(约弹拔刺激40~50下),再将穿上羊肠线的缝针从切口处刺入,经穴位的浅层组织(达肌层上、脂肪层下),从第一次刺入穿出,将二线头适当拉紧打结(外科结),然后把线埋藏在皮下。并可按不同治疗的需要,采用各种结扎方法,如切口较大可用丝线缝合一针,盖上消毒纱布,包扎5~7天后拆线。各种结扎方法如下:

1、半环形结扎:用于一般穴位。

2、横8字形结扎:用于大椎、腰阳关等穴。

3、K字形、单8字形或双8字形结扎:均用于环跳穴。单8字形结扎以环跳穴为中心,一端线拉向秩边穴方向,另一端线拉向下髎穴方向。

4、环形结扎:用于三角肌结扎,方法为从3俞穴向上经过肩4绕一圈结扎。

在疗程上,一般3周至1个月结扎一次,根据体质情况可适当缩短或延长。体弱或有病者暂缓结扎。

(图例)

【注意事项】

一、穴位埋植后,机体可出现某些反应,应注意鉴别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

(一)正常反应

局部反应:由于刺激损伤及羊肠线(异性蛋白)刺激,在1~5天内,局部可出现红、肿、痛、热等无菌性发炎症反应。部分病例反应较重,切口处羊肠线刺激脂肪引起液化,有少量乳白色渗液,均属正常现象,一般不需处理。若渗液较多凸出于皮肤表面时,可将乳白液挤出,用75%酒精棉球擦去,覆蓋消毒纱布。施术后患肢局部体温也会升高,可持续3~7天,一般有上述反应者疗效较佳,反之则差。

全身反应:少数病人治疗后4~24小时内出现体温上升,一般约38℃左右(个别病人也可上升达39~40℃),持续2~4天能自行恢复正常。治疗后一般均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的增高现象。

(二)异常反应

疼痛:治疗后如伤口剧烈疼痛或肢体麻痛,为结扎过紧,需将羊肠线剪断,使结扎松解。

感染:少数病人因治疗中无菌操作不当或伤口保护不好,造成感染。一般在治疗后3~4天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并可伴有发烧。应予局部热敷及抗感染处理。

出血:多因刺激过重或缝针刺破血管所致。一般加压包扎即可止血,若加压仍不能止血者,在出血处用丝线结扎血管并将羊肠线抽掉。

过敏:个别病人对麻醉药或羊肠线产生过敏。治疗后出现局部瘙痒、红肿或全身发热等反应。个别切口处有脂肪液化,继而肠线溢出。对这些病人可给予抗过敏治疗,过敏严重者则须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神经损伤:如感觉神经损伤,会出现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障碍;运动神经损伤,会出现所支配的肌肉群瘫痪,原因是由于操作不当,刺激过重,或扎住神经血管所致,必须引起注意。

二、要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对严重心脏病、糖尿病、高热者以及妇女在妊娠期,不宜使用,月经期应谨慎使用。

三、本法在同一个穴位上作多次治疗时,应稍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结扎时应避开血管和神经。

四、脊柱旁、腰骶部(次1穴处)和肌肉萎缩的肢体均宜用穿线或埋线法。

五、在肌腹和肌腱处施术,一般须先进行穴位按摩,然后埋线或结扎。肌肉松弛者宜用结扎法,结扎的松紧程度视肌肉松弛的情况而定,肌肉痉挛者须先按摩,次数可多些,一般只用埋线,不作结扎。

六、羊肠线用后可浸泡在75%酒精中。或用新洁而灭处理,临床用时应用盐水浸泡,以免在组织内液化。

七、对瘫痪病人,除治疗外还须注意鼓励病人作积极的功能锻炼。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