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刺灸卷 » 现代针法 » 穴位埋针法
【內容】

【器具】

用于埋针法的针具有三类。

一、颗粒型皮内针:亦称麦粒型皮内针,针身长约1厘米,针柄形似麦粒或呈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

二、揿钉型皮内针:亦称图钉型皮内针,针身长约0.2~0.3厘米,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目前较常用。

三、普通毫针或芒针。

【适应症及主要刺激区】

一、适应病症

适用于某些需要久留针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和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如头痛、偏头痛、胃痛、胆绞痛、胁痛、腕踝关节扭伤、神经衰弱、心绞痛、高血压、哮喘、月经不调、面肌痉挛、遗尿、尿频、遗精、痹症等。

二、主要刺激区

由于皮内针须较长时间埋置在皮内,所以选取的穴位应以不妨碍人体的正常动作为主。临床常采用背部、四肢部的穴位及耳穴、头皮针穴区。尤以耳穴应用为方便而速效,故被广泛使用。一般每次取1~2穴,单侧或两侧交替埋置。

亦有用温灼或电阻先测定十二经井穴、背俞穴或奇经八脉上的有关穴痊,再根据测定情况循经选穴或取特定穴进行埋针。

【操作方法】

一、颗粒型皮内针刺法:皮肤消毒后,应用颗粒型皮内针埋针时,先用镊子挟住针身,沿皮下横刺而入。一般使针向与经循行方向呈垂直,针身刺入0.8~1.3厘米左右,再以胶布顺着针身进入方向固定。

二、揿钉型皮内针刺法:皮肤消毒后,用镊子或手指夹住针圈,将针头对准选定的穴位,左手拇食二指将被针处的皮肤张开,右手迅速捻转按压将针揿入,再以胶布敷贴固定。另法,先以镊子夹起针来,将针圈粘著于小块胶布上,再手执胶布将胶布连针一齐揿刺入穴。

三、毫针皮下针刺法;又称卧针法。一为普通毫针,先将针柄剪短,(便于胶布固定)。在一般刺法基础上,深刺得气后,把针提到皮下,然后平针横刺;沿皮进针0.5~1.5寸后,外用胶布固定。此法适用背俞穴及头皮针穴;二为用5~6寸以上之细长毫针(芒针)。直到针身全部进入,针尾用胶布固定。此法多用于治疗癫狂、半身不遂、肠胃病、妇科病等。埋针后要求患者随意运动时不发生刺痛。埋针时间视病情、气候、体质等因素而定,一般可埋3~5天,冬天可长至一周左右,夏天气候炎热在汗出较多的情况下,埋针时间宜短,以防感染。

埋置的皮内针也可结合通电,其方法是先在穴内埋置好皮内针,然后接通感应电流,调节电针机至病人感觉最舒适的电流强度为限。一般通电时间15~20分钟左右,因病情需要也可以通电半小时或更长的时间。

【注意事项】

一、皮内针应高压消毒,平时宜浸泡于75%酒精备用,临用时以消毒镊子夹出。

二、埋针穴位,宜选取固定而不妨碍肢体活动的部位。

三、埋针后,若病人感觉刺痛或妨碍肢体活动时,应将针取出重埋。

四、注意埋针局部皮肤的消毒。热天汗出较多,尤须注意防止发生感染。

五、关节部位及胸腹部位一般不宜埋针。

六、埋针前应对针体作仔细检查,以免发生折针事故。

上一節 穴位注射法
穴位割治法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