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刺灸卷 » 穴位特种疗法 » 穴位磁疗法
【內容】

一、概况

运用一种具有南北极向的磁性器于在人体的一定穴位(包括反应点、病灶区等)进行适量刺激并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疗法称为穴位磁疗法。

对磁性材料的物理特性,我们的祖先早有认识,公元前239年,我国已有“磁石招铁”的记载。汉‧司马迁所撰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叙述了公元前180年我国医家就开始用磁石治病。公元前二世纪成书的我国医学史上首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正式将磁石作为药物列入书:“磁石,味辛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及耳聋”。南北朝‧陶弘景所集《名医别录》中,进一步阐述了磁石之药用功效:“主养肾气,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隋‧杨上善之《黄帝内经太素》在诠释《灵枢‧经脉》篇“重履而步”一语时,提到了磁石的外用效能:“履重者,可用磁石分著履中,上驰其带令重,履之而行,以为轻者,可渐加之令重,用助火气,若得病愈,宜渐去之,此为古之疗肾要法”。之后,磁石外用疗病日渐引起历代医家重视。如唐代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则治金疮出血方即为“磁石末敷之,止痛断血”。明‧李时珍之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磁石疗耳聋作了详细描述:“真磁石一豆大,穿山甲烧存性研一字,新绵裹塞耳内,口含生铁一块,觉耳中如风雨即通”。尽管古代有不少关于磁石内服外用疗病的记载,但是尚未发现磁石刺激腧穴防治疾患的明确载述。当然,古代的经验,对现代穴位磁疗法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实际上的奠基作用。穴位磁疗法在中国大陆约与起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上海的一些针灸学者,在《本草纲目》磁石治耳聋的启示下,又了解除到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将其结合到针刺,把毫针磁化后称为磁针,用于耳鸣等症,有一定效果。1965年,湖南的医务工作者,通过磁场理论和经络学说的结合,在临床治疗中也获成效。七十年代磁疗的应用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由于永磁材料(主要是稀土钴合金、永磁铁氧体及铝镍钴磁钢等)的发展,促进了穴位磁疗法的普及。如1970年,内蒙古包头市试制成功磁珠进行穴位贴敷治病;1973年以后,湖南省首先把稀土合金磁片用于多种病症的磁疗;1974年北京的针灸工作者和一些科研工作者合作,将静磁场变成动磁场,制成了旋转磁疗机,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治疗范围及提高了某些病症的疗效。此后,大陆各地推出多种用于穴位磁疗的器械。1978年,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了首次大陆磁疗科研协作会议,会上交流和总结了磁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并制订了磁疗科研工作规划,有力地促进了穴位磁疗法的发展。

八十年代以来,穴位磁疗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首先是磁疗方法的不断创制和革新,除了将磁珠或磁片固定于身体的某一穴位或部位的静磁法以及采用旋磁机刺激穴位的动磁法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不少新的方法,一种是将磁与传统的针具相结合,形成新的针具,发挥磁与针之所长,如与鍉针结合而成磁鍉针,与古代之圆针和近代之梅花针相结合,而形成磁圆梅针,对某些病症有特殊的疗效。另一类方法是,磁与现代针疗技术相组合,产生新的治疗方法,如与氦-氖激光照射结合,成为光磁法;与电针疗法结合而成磁电法等。其次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已涉及到内、外、妇、儿、眼、耳鼻咽喉和口腔各科近七十种病症。不仅对常见病有效,而且对一些难治病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面肌抽搐、骨质增生、静脉曲张、颈椎病等都具有一定效果。除此之外,依据磁疗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还应用磁麻醉进行外科手术,至今已开展了十余种中、小型手术,优良率在百分之七十以上。值得一提的是,穴位磁疗法的原理研究也正在引起重视。海外,磁疗应用也有悠久历史,早在公元前200年,希腊人Galen.C.H曾用磁石作泻药。公元1500年瑞士有人用磁场治疗脱肛、浮肿和用磁性项圈来磁化血液以及治疗其它疾病。1940年前后,日本曾利用各种磁疗器材如磁椅、磁床、磁腰带、磁性胸衣、磁表带等,治疗各种疾病。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用磁铁外敷为伤员减轻疼痛。近年来,日本亦开始生产磁珠、磁片用于穴位贴敷。

从总体上说,穴位磁疗法仍属于一种发展中的穴位刺激疗法。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诸如磁性器具的标准化,通用化;适应症的磁穴治疗规范化等,尚有大量工作要做。鉴于穴位磁疗法亦属于一种无痛无明显自觉针感,副作用较小,操作方便的穴位刺激疗法,较易受到患者所欢迎,因此,它也是一种十分有前途的疗法。

二、主要刺激区

体穴、阿是穴、耳穴等。

三、适应症

穴位磁疗法是一种通过磁场对穴位进行刺激而达到防治病症的方法。经临床验证,这主要产生止痛、降压、镇静、消肿、消炎以及调整机体功能等多方面作用。原理研究也证明,磁场作用于穴位,可引起机体某些酶的活性增加,改变了机体原有兴奋状态,以促进病变部位的康复。另一工作也证实,腧穴磁疗患者,毛细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血液循环增快;动物实验表明可提高痛阈。穴位磁疗法的适应症颇广,近年来经临床验证确有效验者,包括下列病症。

一、内科病症:

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头痛、神经衰弱、冠心病、急慢性肠炎、慢性支气管炎、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

二、外科病症:

急性扭挫伤、颈椎病、肌纤维组织炎、痔、肛裂、直肠脱垂、腱鞘囊肿、肩关节周围炎、术后疼痛、乳腺病、静脉曲张、前列腺炎、尿石病、胆石病、肋软骨炎等。

三、妇儿科病症:

附件炎、痛经、外阴病、遗尿、小儿腹泻及小儿支气管炎等。

四、五官科病症:

外耳道疖肿、神经性耳鸣、鼻炎、牙痛、近视、角膜炎、泪道阻塞等。

四、器具

目前临床上用的磁疗器具分二类,一类为永磁材料制成的磁片、磁珠等;一类则为电动磁疗器具。现分述如下。

一、永磁磁疗器具

用作永磁磁疗器具制作的磁性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稀土钴永磁合金:包括钐钴、铈钴合金,是目前医用磁性材料中较好的一种,表面磁感应强度可高达2000高斯以上。其中以铈钴合金价格较便宜,适合用敷贴用的磁性材料。

(二)永磁铁氧体:有钡铁氧体和锶铁氧体二种,前者价格最便宜,锶铁氧体稍贵一些,但二者磁性均较弱,表面磁感应在600~1300高斯之间,有的在表面镀一层镍,以改善外观。

其他尚有铝镍钴永磁合金,但易退磁;加工永磁材料如铂钴合金等则价格过于昂贵,因此不适宜制作磁疗器具。

永磁磁疗器具。大致可分三种类型。

(一)单纯型:即直接应用该器具进行治疗,临床应用最广。可分磁片、磁珠等。磁片分大、中、小三种规格,直径0.3~1.5厘米不等,厚度从1毫米至5毫米;磁珠直径在1毫米左右。

(二)附加型:即在传统针具上附加永磁材料,常用的为磁鍉针(有可调和不可调两种)、磁圆针、磁圆梅针等。其中,磁圆梅针为一针两用的新型的锤形针具,分针头和针柄两部分,针头呈锤头形,针头一端状如绿豆大圆粒形,内嵌高磁块,名曰:“磁圆针”;另一头状如梅花针头形,内亦嵌高磁块,名曰“磁梅花针”,此针具合称磁圆梅针。

(三)综合型:即在现代的一些新的穴位刺激方法上再结合以磁疗法。比较常见的为光磁法和磁电法。光磁法集激光穴位照射和穴位磁疗的双重作用,该治疗仪由激光管、耦合透镜、光导纤维及永磁探头构成,激光还通过探头磁场而发挥光磁双重效应。磁电法的形式较多,常见的有:在磁片上直接通以脉冲电流进行刺激;磁梅花连接电针仪而成的磁电七星针等。

二、电动磁疗器具

临床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电动旋磁机:它是由一只微型电动机带动磁体,在选定的穴位上旋转,以便在人体内产生一个脉动或交变磁场的器械。旋磁机工作时,表面磁场强度约为900~1000高斯。

(二)交流电磁疗机:它由电磁铁通以交流电产生磁场,其磁场强度可以调节,以便于临床治疗的不同需要。由于本仪器在治疗中有振动和产热,故又具有按摩及热敷的作用。目前,本机的型号和形式有多种。

(三)震动磁疗器:又称按摩磁疗器或震动电磁按摩器。它通常由电动按摩器改装而成,即在按摩器顶端打几个孔,内装入2~4块表面磁场强度为3000高斯的永磁体。使用时,当接通电源后,装入的磁体可一起发生震动,形成脉动磁场。这种磁疗器对人体腧穴有磁疗和机械按摩两种作用。

(四)摩擦磁疗器:系将特制的能来回摩擦的器具头上装上几块磁片,使磁片接近患者体表进行一定时间的往返摩擦,适于治疗各种皮肤病。

五、操作方法

穴位磁疗法的操作依据不同的磁疗器具而有所不同。其穴位的选择和一般针灸治疗的处方配穴大致类似,但最好能选择敏感点,对疼痛性病症,则多用局部穴。具体操作,可分静磁法和动磁法二类。

一、静磁法

一般系指永磁合金制成的器具行穴位刺激。

(一)直接贴敷法:指将磁片或磁珠直贴敷于腧穴或阿是穴(痛点、病灶区等)进行穴位刺激的一种方法,是临床穴位磁疗法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其操作方法为,先以75%之酒精清洁消毒所选穴区,待干燥后置上磁片或磁珠,上盖一大于其表面积之胶布予以固定。贴敷较大型号的磁片时,为了避免压伤或擦破表皮,可在磁片与皮肤间夹一层纱布或薄纸。具体敷贴法又有以下几种。

1、单块贴敷法:指将一块磁片贴压于穴区或患部的方法。

2、双块并贴法:是将两块磁片并列在一起的贴敷方法,适用于发病面积较大的部位,操作时可以同名极排列,亦可以异名极排列。若同名极排列,可以使磁力线更深地透入患者体内;但两块磁片需保持一定距离;如果异名极排列,磁力线透入患者体内较浅,两个磁片容易接近。这时体内有两种磁场进入。

3、双块对贴法:是利用南北极对称的两块磁片将病变部位或穴区点在中间的一种贴法。可用于体穴,如内关与外关、阳陵泉与阴陵泉等;亦可用于耳穴。应注意贴敷时要将磁片的极性相反对置。另外要根据对贴的距离选择不同强度的磁片。

4、多块并贴法:是指将两块以上的磁片排列起来贴敷的一种方法。临床上适用于较大的体表肿瘤或较大面积的病变。

(二)间接贴敷法:它是指将永磁体磁片缝入衣服、或放入布袋、皮带、塑料膜内而制成的磁衣、磁带、磁帽、护膝、护腕等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在穿戴上述物品时,注意使磁片对准穴位或病所。间接敷贴适于下列情况:

1.对胶布过敏或不便粘贴的部位;

2.磁片体积较大,不易用胶布固定;

3.需长期治疗之慢性病症。间接敷贴前,应依据症情及取穴部位将磁片的数量和缝制的位置均作精确的估计,以使磁场能有效地作用于人体,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磁电法:较方便常用的是将1500高斯以上的磁片二片,固定于所选穴位上为电极片,再将电针仪之输出导线与磁片相连,通以脉冲电流。电流强度由小逐渐增大,引起轻度刺痛感以病人可耐受为度。波形可用连续波或疏密波。

(四)、耳穴贴磁法:

亦称耳穴贴敷磁珠法、耳磁法、磁珠法。即用200~500高斯(常用380高斯)之直径1~3毫米的磁珠置于所选耳穴,外以5×5毫米2或7×7毫米2之方形胶布固定。一般只贴一侧耳,可用单贴法亦可用对贴法。贴时注意磁珠间保持一定距离,选穴不宜太多,以免磁场相互干扰。

上述各法,直接敷贴法可每周换贴2次,间接贴敷法,可长期佩带。磁电法,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1次。耳穴贴磁法一般3~4天换贴1次。

二、动磁法

动磁法又可分为手动磁法和电动磁法二种。

(一)手动磁法:本法主要用于附加型磁疗器具,如磁鍉针、磁圆梅针等。

1、磁鍉针法:治疗时以磁鍉针的尖部垂直按压在选定的穴位上,同时给一定压力,每个穴位按压3~5分钟。可用于耳穴或体穴。按压的压力,耳穴约100克,体穴可重一些,以局部有胀、酸等感觉为宜。

2、磁圆梅针法:采用叩击法。以右手五指紧握针柄,右肘屈曲为90度,依靠腕部活动形成叩击力量,可循经叩打,亦可叩打穴区或病灶区。磁圆针部分叩击时宜借助第3、4、5指指力上下弹动锤柄。以重叩、逆经叩打为泻;轻叩,顺经叩打为补。磁梅针部分叩刺同一般皮肤针叩刺法,据症情而施轻、中、重三度刺法。轻叩以皮肤潮红为宜,中叩使局部微出血,重叩则可出血较多。每日或隔日1次。

(二)电动磁法:本法多使用电动磁疗器具。

1、旋磁法:亦称旋转法。采用电动旋磁机的机头,直接对准穴位患区。本机的机头前面装有保护罩,故可将机头直接靠近皮肤,为了使磁片转动后能有较强的磁场作用,其距离应尽量缩短,以不触及皮肤为限。四肢腕、肘、踝及手、足掌等组织不太厚的部位,注意应使机头之南北极向处于相反位置,使磁力线能穿越治疗的部位。具体操作时,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一般每个穴位或部位治疗5~15分钟,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左右。

2、电磁法:采用交流电磁疗机治疗,因种类不同,方法亦有区别。

(1)低频交变磁疗法:依据刺激穴位所在的体表外形,选用合适的低频交变磁头,使磁头与穴区皮肤密切接触。由于磁头面积较大,最好用于病变局部的穴区或阿是穴的治疗。磁场强度,应按病变部位及病人一般情况而定,四肢及躯干远心端,可用较高磁场强度;老人、小儿、体弱者及近心端,用较低磁场强度。治疗时,令病人取舒适体位,暴露须治疗的穴区或部位,据体表外形,选相应磁头。按要求,扭动磁强开关,指向“弱”、“中”或“强”。治疗过程中,局部有震动感和温热感。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

(2)脉动磁疗法:嘱病人取卧位,暴露治疗的穴区部位,并使之处于两磁头之间,务使磁力线垂直穿过治疗部位。注意使上磁头降到与皮肤贴近或接触皮肤的位置。然后转动电流调节钮,逐步增加电流强度,直至病人感受到一定程度的磁场作用。治疗时间据症情而定,20分钟至1小时不等。

3、电磁按摩法:又称电动磁按摩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暴露穴区部位。将震动磁疗器或摩擦磁疗器置于其上,进行来回移动或局部震动刺激,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

三、磁针法:

磁针法是磁疗与传统的毫针刺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集两者之长,近年来在临床上越来越得以推广。常用的有以几法:

(一)单纯磁针法:为较简便、较原始的方法。又可分二法,一法为将针具先放入强磁场内充分磁化以后,再按常规方法选穴针刺;另一法为用皮内针刺入体穴或耳穴后,在针柄部位贴敷不同磁场强度的的磁片,并用胶布固定,在留针过程中,针具可保持磁化。

(二)电磁热针法:是一种用特制的电磁热针仪代替磁片的治法,原理与上面的单纯磁针法大致相似。先将普通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套上电磁热针仪之磁头,用胶布予以固定。与上法比较,它可调节磁场强度,并有温热刺激的作用。

(三)电磁针法:用电磁针灸仪治疗,目前使用的为DC2──电磁针灸仪。亦为针刺得气后进行充磁。其优点是:磁针之磁场强度不仅可调节,且磁场剂量集中在针尖处(即穴位得气处)。

六、注意事项

一、避免副作用:

穴位磁疗法虽然比较安全,但也有一定副作用。副作用的发生,与年龄、体质、治疗部位、使用磁疗器具的种类、磁场强度等有关。其中以磁场强度大小影响较大。一般而言,中强磁片的副作用发生率在2%左右,强磁片的副作用发生率达25%。磁疗器具的种类也有一定关系,磁片贴敷易发生副作用;而旋磁法,尽管也使用强磁片,然而因其作用时间短,副作用发生率只占1%左右。所以,使用贴敷法时,不主张开始使用强磁片,一般应在1000高斯的磁场强度以内。旋磁法副作用少,宜推广。

穴位磁疗法的副作用为:头晕、恶心、心跳、乏力、嗜睡、失眠、兴奋等,个别患者尚可出现白细胞一时减少或血压下降。局部尚可发生水泡、瘀斑、疼痛或烧灼感等。副作用产生的时间,快可在几分钟内,慢则在几天以后。副作用的程度一般均较轻微,持续时间也不长,不需特殊处理,可以继续治疗。副作用较明显者,可以改换磁穴的腧穴、时间、强度或方法。对少数副作用持久不减者,宜暂时中断本疗法。停止治疗后,副作用很快会消失,无任何后遗症。钐钴及铈钴合金等永磁器材,均不存在放射性物质。另外,皮肤刺激反应明显者,可改用间接敷贴或动磁法。

二、重视禁忌症:

穴位磁疗法之绝对禁忌症为:骨体脏器存在金属异物:如体内植有金属钉、金属片,特别是眼内、颅内有铁质异物等。相对禁忌症为:有严重的心、肝、肺、肾及血液病患者;体质极度虚弱或急性传染病、高烧患者,新生儿及孕妇等,均宜慎用。

三、尚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磁片一般较脆硬,不宜用力碰击或火烧、高温消毒等,以免碎裂或退磁。患者用过后,冲洗干净用酒精浸泡消毒即可。磁片保存时宜干燥,以免生锈。电动磁疗器具,在操作过程中多易发热和磨损,应间歇使用,持续时间以15~20分钟,停5~10分钟再用。电动磁疗器具亦应放置于干燥通风处。宜经常检查有否漏电、短路等。

(三)在选择穴位时,全身取穴可按通用针灸处方,但局部取穴则宜使磁场尽量靠近病变部位。

(四)磁体的选择:一般而言,躯体穴位或肿痛处,磁强度要大;四肢穴位,磁场强度可小些;头面及心脏附近部位更要减弱。在治疗时先用弱磁场,无副作用后改用强磁场。耳穴多用200~380高斯,体穴以800~2000高斯最常用。3000高斯以上的磁体多在磁疗机上使用。

(五)两磁体相邻并列贴敷时,以同名极(即南极对南极,北极对北极),防止磁力线短路,以增强疗效。

(六)治疗时应对病者作有关磁疗知识的充分解释,以取得患者合作。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