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作者:秦越人(扁鵲)

成書年代:《內經》之後,東漢以前,約西漢時期。

內容簡介:本書繼《內經》之後,又一部中醫典籍之一,全書共三卷(亦有五卷本)以問答解釋疑難的形式編撰而成。討論了八十一個問題。闡明《內經》為主,並有一定發揮,補充了《內經》某些不足之處。其中第二十三難至第二十九難討論經絡學說中的重要問題,如經絡的長度、十二經順序循行、上下互為傳經、十五絡的作用以及脈氣竭絕而出現的症狀等。提出「腎間動氣」是「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尤其對奇經八脈的論述,較之《內經》有所發揮,明確奇經八脈在經絡中的重大作用;第三十難至第四十七難論述了臟腑學說,并詳細討論三焦和命門,此外,又對消化系統「七衝門」的名稱和生理作用以及八會穴的部位、主治等,都作了具體闡述。第六十二難至第六十八難,討論腧穴問題,主要論述井、滎、俞、原、經、合各穴的命名、脈氣出入關係、所屬臟的區別、陰陽五行屬性、主治作用等以及背腧、腹募各穴的治療作用。第六十九難至八十一難討論了各種疾病的針灸及取穴問題,提出「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治則、四季針法、「刺營無傷衛,刺衛無傷營」的意義、迎隨補瀉、瀉井刺滎、四時制宜的刺法、補瀉的方法、步驟、押手和補瀉法、出針進針、候氣等。最後介紹了誤用補瀉的後果,對後世針灸學發展影響很大。現存版本頗多,早期有明刻《難經》,現有197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校釋本。

上一節 黃帝蝦蟆經
傷寒論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