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作者:秦越人(扁鹊)

成书年代:《内经》之后,东汉以前,约西汉时期。

内容简介:本书继《内经》之后,又一部中医典籍之一,全书共三卷(亦有五卷本)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阐明《内经》为主,并有一定发挥,补充了《内经》某些不足之处。其中第二十三难至第二十九难讨论经络学说中的重要问题,如经络的长度、十二经顺序循行、上下互为传经、十五络的作用以及脉气竭绝而出现的症状等。提出“肾间动气”是“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尤其对奇经八脉的论述,较之《内经》有所发挥,明确奇经八脉在经络中的重大作用;第三十难至第四十七难论述了脏腑学说,并详细讨论三焦和命门,此外,又对消化系统“七冲门”的名称和生理作用以及八会穴的部位、主治等,都作了具体阐述。第六十二难至第六十八难,讨论腧穴问题,主要论述井、荥、俞、原、经、合各穴的命名、脉气出入关系、所属脏的区别、阴阳五行属性、主治作用等以及背腧、腹募各穴的治疗作用。第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讨论了各种疾病的针灸及取穴问题,提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则、四季针法、“刺营无伤卫,刺卫无伤营”的意义、迎随补泻、泻井刺荥、四时制宜的刺法、补泻的方法、步骤、押手和补泻法、出针进针、候气等。最后介绍了误用补泻的后果,对后世针灸学发展影响很大。现存版本颇多,早期有明刻《难经》,现有197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校释本。

上一節 黄帝虾蟆经
伤寒论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