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華氏中藏經卷上 » 人法於天地論第一
【內容】

人者,上稟天,下委地,陽以輔之,陰以佐之,天地順則人氣泰,天地逆則人氣否。

是以天地有四時五行、寒暄動靜。其變也,喜為雨,怒為風,結為霜,張為虹,此天地之常也;人有四肢五臟,呼吸寤寐,精氣流散,行為榮,張為氣,發為聲,此人之常也。

陽施于形,陰慎於精,天地之同也。失其守,則蒸而熱發,否而寒生,結作癭瘤,陷作癰疽,盛而為喘,減而為枯,彰於面部,見於形體,天地通塞,一如此矣。故五緯盈虧,星辰差忒,日月交蝕,彗孛飛走,乃天地之災怪也;寒暄不時,則天地之蒸否也;土起石立,則天地之癰疽也;暴風疾雨,則天地之喘乏也;江河竭耗,則天地之枯焦也。濟之以針,化之以道,佐之以事,故形體有可救之病,天地有可去之災。

人之危厄死生,稟于天地。陰之病也,來亦緩,而去亦緩;陽之病也,來亦速,而去亦速。陽生於熱,熱而舒緩;陰生於寒,寒則拳急。寒邪中於下,熱邪中於上,飲食之邪中于中。人之動止,本乎天地,知人者,有(1)驗於天;知天者,必有驗於人。天合于人,人法於天,見天地逆從,則知人衰盛。人有百病,病有百候,候有百變,皆天地陰陽逆從而生。苟能窮究乎此,如其神耳!

  1. 醫統本、周本此上有「必」字。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