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八髎穴之一。交會穴:《素問‧繆刺論》王冰註:「足太陰、厥陰、少陽所結」;《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足太陽、厥陰所結」;《類經圖翼》:「足厥陰支別者與太陰、少陰所結之會」。
【釋名】
髎,又作窌,骨孔。穴當第四骶後孔部,應居八髎穴之最下,故名。
【位置】
骶部,
中髎內下方5分許,適對第四骶後孔凹陷處;外與
白環俞相平,當骶管裂孔上方旁開5分許。
- 《針灸甲乙經》:「在第四空、俠脊陷者中」;
- 《針灸集成》:「在中髎下一寸二分」。
【解剖】
- 肌肉:臀大肌起始部。
- 神經:第四骶神經後支。
- 血管:臀下動、靜脈分支。
【操作】
正對骶後孔直刺或略向上斜刺1~2寸,不可過深,以免穿過骶孔,損傷直腸、膀胱。艾炷灸3~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功效】
理下焦、健腰腿。
- 古典:腰痛、少腹痛、腸鳴、泄瀉、便血、陰中痒痛、婦女淋濁不、赤白帶下。
- 現代:痛經、盆腔炎、高血壓、前列腺炎。
【配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