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穴名天鼎
別名天頂
國際代碼LI17
【釋名】

天,指高處;鼎,古代炊具,圓腹三足,用以形容頭部以及頸椎和兩側的胸鎖乳突肌;穴居頸部,故名。《太平聖惠方》稱「天頂」,為同音借用。

【位置】

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後緣,當結喉旁,扶突缺盆連線的中點處。
  • 《針灸甲乙經》:「在缺盆上,直扶突氣舍後一寸五分」;
  •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直扶突後一寸」;
  • 《針灸資生經》:「氣舍後一寸。」

【解剖】

  • 肌肉:頸闊肌,前為胸鎖乳突肌;深層為中斜角肌起點。
  • 神經:鎖骨上神經、頸皮神經;深層為膈神經起點(頸3~5),下方為臂叢。
  • 血管:深層內側有頸升動脈。

【操作】

坐位,頭轉向對側,淺刺0.2~0.5寸,不可向下方深刺。以防造成氣胸,按壓天鼎時可將臂叢上干壓迫于手指第6~7頸椎的橫突前緣之間,病人可感到肩頂部和同側上肢麻木。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功效】

利咽喉,清肺氣。

  • 古典:暴喑氣梗,喉痹咽,痛不得息,飲食不下,喉中鳴。
  • 現代:扁桃體炎,喉頭炎,呃逆,上肢麻木。

【配穴】

  • 失音囁嚅:天鼎、間使
  • 喉痹梗噎,咽腫不得消,食飲不下:天鼎、氣舍膈俞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