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穴名太淵
國際代碼LU9
【類別】

輸(土)穴;原穴;《難經》列作「脈會」。《靈樞‧衛氣》:「手太陰之本,在寸口之中」。馬蒔註:「即太淵穴」。

【釋名】

太,盛大;淵,水深處。意指穴當寸口動脈,血氣旺盛。

【位置】

神門、大陵、太淵、陽池、陽溪穴位橫斷面 (引自《嚴振國穴位解剖》)
太淵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當舟骨結節外上方,橈側腕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 《靈樞‧本輸》:「魚後下陷者中也」(據《黃帝內經太素》);
  • 《針灸甲乙經》:「在掌後陷者中」;
  • 《針灸資生經》:「在手中掌後橫紋頭陷中」。

【解剖】

  • 肌肉:尺側為橈側屈腕肌腱,橈側為拇長展肌腱。
  • 神經:前臂外側皮神經,橈神經淺支。
  • 血管:橈動脈由經渠穴下行,至本穴稍上,折向腕背橈側,經過本穴深處,拇長展肌腱及拇短伸肌腱鞘深處,即腱鞘與橈側副韌帶之間,向後外,向鼻煙窩走去;而橈動脈掌淺支則于本穴內緣沿橈側腕屈肌腱鞘外緣下降入掌。橈動脈及其掌淺支都有小的伴行靜脈。

【操作】

避開血管,直刺0.3~0.5寸,不可傷及橈動、靜脈。禁用直接灸,以免損傷橈動、靜脈。艾條灸3~5分鐘。

【功效】

宣肺平喘,清咽消腫,復脈。

  • 古典:咳嗽、氣喘、咯血、肺脹、胸中滿、乳脹、心痛、胃氣上逆、腹脹、風痰、煩躁狂言、頭痛、面腫痛、目痛、牙痛、肩背痛引臂膊、肘痛、手腕疼痛無力、缺盆腫。
  • 現代:流行性感冒、咽喉腫痛、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結核、胸痛、無脈症、脈管炎、心悸、鼻炎。

【配穴】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